2009-01-17

網摘-徠卡MP,攝影者終生的工具

作者: 洪欣 引用地址:http://www.xici.net/b896168/d63546394.htm


徠卡M6可謂徠卡相機中的常青樹,生產的時間長達19年之久,無數職業以及非職業的攝影者對於這種相機皆有深厚的感情,以至於徠卡公司在宣佈停止這種相機生產的消息一經發佈,即引發了不小的震動,並出現了諸如“徠卡怎麼會只生產一種M型相機?是不是徠卡要轉型了?”之類的疑問。但聰明的製造商並沒有讓徠卡迷們失望,當徠卡M6停產大約兩個月之後,一種型號嶄新的徠卡相機又招惹得人們欣喜若狂,這就是被稱之為“攝影者終生的工具”的徠卡MP。

其實這個新型的徠卡MP我們早就見到過它的身影,只不過型號不同罷了。它是幾年前為那些並非真正使用徠卡的M型相機拍照片的人們設計的一種多少具有一些懷舊性質的徠卡相機,從表面上看它是徠卡M6TTL與M3的結合體,名字叫做徠卡M6 2000年紀念型。新型的徠卡MP應該說大致上是這種相機的再版,只不過它不再是紀念的機型,而且沒有TTL閃光功能,價格自然也沒有它那麼高了。

徠卡MP的推出確實是一個成功的市場策略,它既滿足了徠卡M6傳統用戶的使用要求,又適應了徠卡M相機愛好者們的心理需要。徠卡公司甚至還為這種相機推出了一款新型LEICAVIT-M扳機式快速卷片器,復活了這一停產多年、目前只能在二手市場才能覓得“芳蹤”的重要附件。徠卡MP和這種卷片器的誕生迎合了對徠卡M系列早期型號青睞有加的復古主義者的要求,同時也使得一定要使用這種相機拍攝照片的攝影師對其應用的便捷程度不會產生與M6TTL有任何不用的障礙,這些人需要這樣一種帶有TTL測光功能、且能夠在電池耗盡的情況下繼續工作的攝影師擁有了一台非常實用的拍攝工具。

熟悉徠卡歷史資料的朋友都知道,在徠卡的目錄上已經有了兩種叫做徠卡MP的相機,一種是生產於50年代的徠卡MP,另一種就是剛剛問世的這種徠卡MP。而新型的MP相機又分為兩種其一為面向亞洲市場的黑色外飾MP6 0.72放大倍率型400台限量版,另外一種是全球市場的三種取景器放大倍率的標準型MP。前者機身頂部鐫刻的序列號採用的是獨立的MP6機身號,不同於MP機身號,蒙皮為傳統的硬橡皮而非新MP上的鯊魚皮(據說是某種合成材料製作的“人造鯊魚皮”)。

與徠卡其它機型一樣,徠卡MP全部功能都完全按照應付絕對嚴酷的環境和長壽命而設計,並且在德國中部的小城索姆斯的徠卡總部進行手工總裝。舉例而言,該機的退片手柄不但很容易握住,而且使用簡單,象卷片手柄一樣,它也是全金屬製造的,同樣具有很高的抗衝擊性,速度轉盤也是如此。例如,它的機頂是整體黃銅通過精密銑床加工成型的,機身主體和框架採用了輕量但絕對結實的鋁合金沖模加工而成。而且,象以前諸多機型一樣,徠卡MP為了保證零部件的可靠性,曾經在推出之前做了眾多的實驗室測試和野外測試。在“二戰”期間,美軍鑒於徠卡相機機身十分堅固,因此命令軍內攝影師在緊急情況下必須使用手榴彈炸毀隨身攜帶的徠卡相機。整體而言,徠卡MP的使用壽命和可靠性是對得起這一“光輝形象”的。也正因為如此,徠卡公司才敢於給予該機以5年保用服務並承諾在售後30年為用戶提供備件和維修服務。徠卡照相機公司系統產品業務部市場經理吉恩-雅克.威奧(Jean-Jacques Viau)介紹說:“對我們的用戶而言,這就意味著在十年頻繁使用中的可靠性和很高的保值特性。”

據我們實測,由於減少了電子元器件,徠卡MP的機身高度與徠卡M6 TTL和徠卡M7相比,減少2.5mm,相比之下輪廓線更為簡潔。另外一個改變之處是徠卡M6機身前部、作為身份標誌的徠卡“紅點”消失了。吉恩-雅克.威奧表示:“儘管許多攝影師十分喜歡機身前部的徠卡‘紅點’,他們仍然小心謹慎地遮蓋住‘他們M系列相機前的這個標記’,以便讓他們的工作不那麼顯眼。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決定從徠卡MP開始放棄這一設計的原因。我們相信,鑒賞家和徠卡用戶有充分的理由認可這一相機就是‘徠卡’。除了銀色鍍鉻版機身外,現在同時還有黑漆版機身。經過多年使用之後,許多老相機的邊、角都磨得露出黃銅,很多攝影者以此暗示他們使用這台相機多年並且經驗豐富。”

該機定名為MP,意味著這台相機定位於它與20世紀50年代推出的那個徠卡MP相機一樣是特別為滿足專業攝影師的需要而設計的。徠卡照相機公司首席執行官漢斯-彼得.科恩表示:“徠卡MP——意為‘專業機中的M型相機’——是第二款以‘MP’命名的M系列相機。徠卡MP反數碼化和自動化之道而行之,根據我們的經驗,相機的(自動)功能和(電子)設備不能夠決定成像質量,最重要的因素是取景器後面觀察、構圖和捕捉瞬間的人!不要忘記鏡頭的質量,是它真正產生影像。象這一相機就是謙虛謹慎的,它為攝影者提供的是長時間的、和諧而令人鼓舞的夥伴。”

與老MP不同之處在於,儘管該機也定名為“MP”,但實際上該機提供了從徠卡M6 TTL上繼承而來的、同樣具有很高精度的TTL鏡後測光系統,只要輕按快門即可啟動這一系統並在逆光、聚光燈或其他惡劣的現場照明條件下提供精確測光資料供攝影師參考。該系統與M6 TTL的測光系統工作原理相同:光線射入鏡頭內,到達快門簾幕上一個直徑12毫米的白色圓形區域,然後經過一組聚光透鏡反射入機身底部的一個矽光二極體,由於這個矽光二極體的靈敏度極高,因此即使在燭光下也能夠測得準確的資料。由於測光系統對電池的需求,相機取景器內有一個電池電量警告指示燈,這是老MP所不具備的功能,但它又獨立於快門系統,專業攝影師可以對此不予理睬(甚至將電池取出,停用測光系統),而普通攝影者則可以其為參考,可謂兩相宜。

談論新徠卡MP就不能不提及曾經在1956-1957年之間短期少量生產過的老“MP”。徠卡“MP”兩字母其實就是“M system Professional version”(M型的專業版)的縮寫,這實際也指明該機是M系列(在當時實際就是M3)的專業號型,是為攝影界中極少數使用35mm相機的“攝影精英中的精英”而準備的。一些研究徠卡的資料指出,徠茲公司於1956年生產的11部,即MP1-MPll,都是銀色機身,1957年出廠的MP12-MP150是黑機身,MP151-MP450是白機身(一說是300台白機身,138台黑機身),總之產量(有資料說截至1958年總產量為512台,1959年曾經生產過15台)極少。後來有些根據特別訂單製造的相機是納入M2編號內,但冠以MP字頭,規格和MP-樣。老徠卡MP快門速度有B、1、1/2、1/4、1/8、1/15、1/30、1/60、1/125、1/250、1/500和1/1000秒幾擋,對焦和取景和M3一樣。儘管是M3衍生型,但許多設計和功能都與M2的早期型號相同,如膠捲計數器和M2一樣是外置型,需手動調校格數;採用兩次過片扳手,但沒有自拍鈕,而且膠卷軸也與M3不同(後來M2和M1都用這種膠卷軸,因此M2和M1都可以配Leicavit快速卷片器)。老徠卡MP也可以將機身底板更換為Leicavit MP扳機式快速卷片器,有取景框預選手柄,其他都和M3一樣。此外,有少量安裝了基於35mm取景框線的M2型測距系統,而不是基於50mm取景框線的M3型取景器,這部分相機以“徠卡SP”的型號推向市場。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