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洪欣 引用地址:http://www.xici.net/b896168/d63546394.htm
徠卡M6可謂徠卡相機中的常青樹,生產的時間長達19年之久,無數職業以及非職業的攝影者對於這種相機皆有深厚的感情,以至於徠卡公司在宣佈停止這種相機生產的消息一經發佈,即引發了不小的震動,並出現了諸如“徠卡怎麼會只生產一種M型相機?是不是徠卡要轉型了?”之類的疑問。但聰明的製造商並沒有讓徠卡迷們失望,當徠卡M6停產大約兩個月之後,一種型號嶄新的徠卡相機又招惹得人們欣喜若狂,這就是被稱之為“攝影者終生的工具”的徠卡MP。
其實這個新型的徠卡MP我們早就見到過它的身影,只不過型號不同罷了。它是幾年前為那些並非真正使用徠卡的M型相機拍照片的人們設計的一種多少具有一些懷舊性質的徠卡相機,從表面上看它是徠卡M6TTL與M3的結合體,名字叫做徠卡M6 2000年紀念型。新型的徠卡MP應該說大致上是這種相機的再版,只不過它不再是紀念的機型,而且沒有TTL閃光功能,價格自然也沒有它那麼高了。
徠卡MP的推出確實是一個成功的市場策略,它既滿足了徠卡M6傳統用戶的使用要求,又適應了徠卡M相機愛好者們的心理需要。徠卡公司甚至還為這種相機推出了一款新型LEICAVIT-M扳機式快速卷片器,復活了這一停產多年、目前只能在二手市場才能覓得“芳蹤”的重要附件。徠卡MP和這種卷片器的誕生迎合了對徠卡M系列早期型號青睞有加的復古主義者的要求,同時也使得一定要使用這種相機拍攝照片的攝影師對其應用的便捷程度不會產生與M6TTL有任何不用的障礙,這些人需要這樣一種帶有TTL測光功能、且能夠在電池耗盡的情況下繼續工作的攝影師擁有了一台非常實用的拍攝工具。
熟悉徠卡歷史資料的朋友都知道,在徠卡的目錄上已經有了兩種叫做徠卡MP的相機,一種是生產於50年代的徠卡MP,另一種就是剛剛問世的這種徠卡MP。而新型的MP相機又分為兩種其一為面向亞洲市場的黑色外飾MP6 0.72放大倍率型400台限量版,另外一種是全球市場的三種取景器放大倍率的標準型MP。前者機身頂部鐫刻的序列號採用的是獨立的MP6機身號,不同於MP機身號,蒙皮為傳統的硬橡皮而非新MP上的鯊魚皮(據說是某種合成材料製作的“人造鯊魚皮”)。
與徠卡其它機型一樣,徠卡MP全部功能都完全按照應付絕對嚴酷的環境和長壽命而設計,並且在德國中部的小城索姆斯的徠卡總部進行手工總裝。舉例而言,該機的退片手柄不但很容易握住,而且使用簡單,象卷片手柄一樣,它也是全金屬製造的,同樣具有很高的抗衝擊性,速度轉盤也是如此。例如,它的機頂是整體黃銅通過精密銑床加工成型的,機身主體和框架採用了輕量但絕對結實的鋁合金沖模加工而成。而且,象以前諸多機型一樣,徠卡MP為了保證零部件的可靠性,曾經在推出之前做了眾多的實驗室測試和野外測試。在“二戰”期間,美軍鑒於徠卡相機機身十分堅固,因此命令軍內攝影師在緊急情況下必須使用手榴彈炸毀隨身攜帶的徠卡相機。整體而言,徠卡MP的使用壽命和可靠性是對得起這一“光輝形象”的。也正因為如此,徠卡公司才敢於給予該機以5年保用服務並承諾在售後30年為用戶提供備件和維修服務。徠卡照相機公司系統產品業務部市場經理吉恩-雅克.威奧(Jean-Jacques Viau)介紹說:“對我們的用戶而言,這就意味著在十年頻繁使用中的可靠性和很高的保值特性。”
據我們實測,由於減少了電子元器件,徠卡MP的機身高度與徠卡M6 TTL和徠卡M7相比,減少2.5mm,相比之下輪廓線更為簡潔。另外一個改變之處是徠卡M6機身前部、作為身份標誌的徠卡“紅點”消失了。吉恩-雅克.威奧表示:“儘管許多攝影師十分喜歡機身前部的徠卡‘紅點’,他們仍然小心謹慎地遮蓋住‘他們M系列相機前的這個標記’,以便讓他們的工作不那麼顯眼。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決定從徠卡MP開始放棄這一設計的原因。我們相信,鑒賞家和徠卡用戶有充分的理由認可這一相機就是‘徠卡’。除了銀色鍍鉻版機身外,現在同時還有黑漆版機身。經過多年使用之後,許多老相機的邊、角都磨得露出黃銅,很多攝影者以此暗示他們使用這台相機多年並且經驗豐富。”
該機定名為MP,意味著這台相機定位於它與20世紀50年代推出的那個徠卡MP相機一樣是特別為滿足專業攝影師的需要而設計的。徠卡照相機公司首席執行官漢斯-彼得.科恩表示:“徠卡MP——意為‘專業機中的M型相機’——是第二款以‘MP’命名的M系列相機。徠卡MP反數碼化和自動化之道而行之,根據我們的經驗,相機的(自動)功能和(電子)設備不能夠決定成像質量,最重要的因素是取景器後面觀察、構圖和捕捉瞬間的人!不要忘記鏡頭的質量,是它真正產生影像。象這一相機就是謙虛謹慎的,它為攝影者提供的是長時間的、和諧而令人鼓舞的夥伴。”
與老MP不同之處在於,儘管該機也定名為“MP”,但實際上該機提供了從徠卡M6 TTL上繼承而來的、同樣具有很高精度的TTL鏡後測光系統,只要輕按快門即可啟動這一系統並在逆光、聚光燈或其他惡劣的現場照明條件下提供精確測光資料供攝影師參考。該系統與M6 TTL的測光系統工作原理相同:光線射入鏡頭內,到達快門簾幕上一個直徑12毫米的白色圓形區域,然後經過一組聚光透鏡反射入機身底部的一個矽光二極體,由於這個矽光二極體的靈敏度極高,因此即使在燭光下也能夠測得準確的資料。由於測光系統對電池的需求,相機取景器內有一個電池電量警告指示燈,這是老MP所不具備的功能,但它又獨立於快門系統,專業攝影師可以對此不予理睬(甚至將電池取出,停用測光系統),而普通攝影者則可以其為參考,可謂兩相宜。
談論新徠卡MP就不能不提及曾經在1956-1957年之間短期少量生產過的老“MP”。徠卡“MP”兩字母其實就是“M system Professional version”(M型的專業版)的縮寫,這實際也指明該機是M系列(在當時實際就是M3)的專業號型,是為攝影界中極少數使用35mm相機的“攝影精英中的精英”而準備的。一些研究徠卡的資料指出,徠茲公司於1956年生產的11部,即MP1-MPll,都是銀色機身,1957年出廠的MP12-MP150是黑機身,MP151-MP450是白機身(一說是300台白機身,138台黑機身),總之產量(有資料說截至1958年總產量為512台,1959年曾經生產過15台)極少。後來有些根據特別訂單製造的相機是納入M2編號內,但冠以MP字頭,規格和MP-樣。老徠卡MP快門速度有B、1、1/2、1/4、1/8、1/15、1/30、1/60、1/125、1/250、1/500和1/1000秒幾擋,對焦和取景和M3一樣。儘管是M3衍生型,但許多設計和功能都與M2的早期型號相同,如膠捲計數器和M2一樣是外置型,需手動調校格數;採用兩次過片扳手,但沒有自拍鈕,而且膠卷軸也與M3不同(後來M2和M1都用這種膠卷軸,因此M2和M1都可以配Leicavit快速卷片器)。老徠卡MP也可以將機身底板更換為Leicavit MP扳機式快速卷片器,有取景框預選手柄,其他都和M3一樣。此外,有少量安裝了基於35mm取景框線的M2型測距系統,而不是基於50mm取景框線的M3型取景器,這部分相機以“徠卡SP”的型號推向市場。
2009-01-17
2009-01-16
網摘-一個職業攝影師的Leica使用手記
原 作 者: 柯克.塔克 引用地址:http://www.xici.net/b896168/d63500887.htm
似乎每一位元搞攝影的人都會對徠卡M系列照相機說出一些自己的觀點來,然而,卻很少有人真正地擁有一台M照相機並長時間地使用它,從而真正體會到究竟是哪些特點使其成為名噪一時的攝影利器的。
目前M6的最新型號是M6.72 TTL和M6.85TTL。M系列家族自1953年的M3型開始,至今所有型號都是聯動測距式機型,攝影師無法從取景鏡頭內看到被攝場景,而是通過取景器內的明亮視場框線來確定場景範圍的。在取景器的中央有一塊淺黃色的矩形區域,那就是聯動測距器,它是根據三角測量原理來工作的,用戶通過淺黃色區域內的雙影重疊來對焦。這種通過聯動測距器完成雙影重疊式對焦的系統如果在設計上和製作上都很精密的話,那麼在50MM標準鏡頭和廣角鏡頭上其對焦精度是非常高的,要明顯超過手動對焦單鏡頭反光照相機。因為在單反機上進行手動對焦,你只能通過你的眼睛來判斷景物是清晰還是不清晰,而聯動測距器在這方面更具“二元性”。使用聯動測距器對焦,不管景物是否合焦,你在取景器內都不會看到像在單反機上那種取景器內突然發暗的現象。在環境光較低的情況下,人眼對清晰程度的判斷力會隨之下降,這時候使用手動對焦單反機顯然是不太可靠的,而使用聯動測距器就不會出現這個問題。在低環境光和使用小光圈鏡頭的條件下,聯動測距式照相機顯然更容易調焦。此外,使用聯動測距式照相機,用戶能很好地掌控其調焦功能。即使是最頂級的自動對焦單反機也有可能出現焦點失誤的問題,造成主題失焦而非主題合焦,而這一問題在單反機的取景器內是很難發現並糾正的,但使用聯動測距式照相機就不會出現這一問題。
我是如何使用我的徠卡M照相機和鏡頭的
在你無法長時間停留或者無法對景物進行擺佈的時候,徠卡M照相機的用處就體現出來了。你是在用徠卡M捕捉並記錄著稍縱即逝的瞬間。我經常向其他攝影師推薦徠卡M作為拍攝婚禮的照相機。最近,我受客戶委託為一家慈善醫療診所拍攝照片。客戶希望拍攝到醫生、護士、藥劑師和管理人員為患者提供服務的場景,並要求拍攝過程不能干擾患者就醫,也不能擺拍,而且對照片的色彩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為他們還要把這些照片用在海報和宣傳冊上。類似這種典型的拍攝任務,我想徠卡M是最能勝任的!我帶了三台照相機:兩台M6,一台M5。全都安裝了柯達的Supra 400彩色負片(這種膠片的顆粒非常好,在低照度條件下拍攝時很容易校正)。三款鏡頭:35mm Summicron Asph.,50mm Summilux 1.4,90mm APO Summicron。兩台M6分別配備50和35兩款鏡頭,用一長一短兩條皮帶掛在身上,M5配備90鏡頭斜掛在肩上。我安靜地並且耐心地等待著我期望出現的場景。徠卡M照相機使用起來是非常安靜的。取景器內的畫面非常明亮。因為在取景視場框線外面的畫面也是可見的,所以想調整畫面也非常的容易。我用配備50MM鏡頭的機器對室內進行快速的測光,並記住一組測光數據。在診所的每一間屋子內通常只存在2到3處的測光差別,所以我把所有機器和鏡頭都放在相同的檔位上。當被攝對象發現我在屋內時,我就儘量不與他們的眼神接觸。當我覺得我對他們打擾的時候,我就會主動從他們的視線中消失。我從取景器內掃視整個屋子以尋找合適的拍攝位置,一點一點地移動機器以獲得最滿意的構圖。我用視場框線預視撥杆來確定其他焦距的構圖場景。在按動快門時我儘量找一個可以倚住身體的東西。我儘量不讓我的情緒受別人談話的影響,以便按照預先的構思來專心拍攝。如果你聽到一個吸食海洛因成癮的人或者一個瀕臨死亡的人在呻吟,你的情緒一定會受到影響,但你構思的場景並未改變,而且也不會影響到你的膠片,所以,要儘量克服這種情緒上的影響。照相機工作時是如此的安靜,以至於患者和醫生經常忽略了我的存在。我經常用這種方法來完成拍攝會議及其他需要安靜的拍攝任務。在一個12平方英尺的診室內,馬達卷片器的雜訊聽起來就像是開槍一般響。
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喜歡使用f2和f2.8這兩檔光圈,只有在需要時我才調整快門速度。如果用單鏡頭反光型照相機,幸運的話我可以在低於1/125秒的速度上手持相機獲得清晰銳利的照片。而用徠卡M機我可以很輕鬆地在1/15秒的快門上拍出同樣質量的照片。
在拍攝之前我先對室內進行測光。在絕大部分情況下我都是對我的棕褐色手背進行測光的(窮人的隨身測光表),根據測光結果設置好快門和光圈後,我就很少再去看測光表了。非常有意思的是,在相同的場景下,我對曝光的估計與徠卡M的實際曝光結果越來越趨於一致,在最先進的尼康F5身上我卻找不到這種感覺。我想其原因是,當我對著手背進行測光時,相機測量的是照在手背上的光量,而這個光量在拍攝過程上幾乎是不會改變的,所以我就不用理會測光表了。而徠卡M又沒有自動曝光功能,所以也不會讓我分心去考慮使用這種功能。而當我使用尼康F5的時候,我總是被它的自動測光系統發出的蜂鳴警告聲所打擾。當我把鏡頭對準醫生的白大褂時,尼康F5會提示要進行一點曝光補償;當鏡頭指向患者的深色毛衣時,尼康F5又提示要進行一點曝光補償。
每次像這樣使用徠卡M6完成我的拍攝任務時,我通常能得到的最大的贊許就是:“唉,你的工作太安靜了,我幾乎忘記了你的存在!”
使用一台結構簡單的、非自動化的、使用測距器的徠卡M照相機究竟有什麼好處呢?
1、最為安靜的快門。 快門的雜訊非常小,通常在室內的說話聲都可以掩蓋快門釋放的聲音。一般說來,越少分散攝影師注意力的照相機越是好相機。
2、在所有的35毫米照相機中,徠卡M是使用廣角鏡頭時調焦速度最快和最為精確的。使用徠卡35MM、28MM、24MM、21MM鏡頭在大光圈時仍能獲取非常清晰銳利的照片,攝影師無需再為使用單反機時容易出現的焦點偏移或者失焦的現象而擔心。
3、說到鏡頭,大家應當注意到,曾經有無數的雜誌、網站和測試報告,以及無數的專業攝影師發表過評論,都認為徠卡鏡頭(尤其是它的廣角鏡頭)是世界上所有35毫米照相機中最好的鏡頭。徠卡鏡頭在大光圈下的成像依然銳利無比,讓你在拍攝時可以有更多的選擇。
4、徠卡M6的一個主要優點是其非常普通的外觀。它看起來完全不像大型的專業相機,配有馬達、可更換棱鏡,還有龐大的變焦鏡頭群。絕大多數人面對M6都不會想到它是攝影的利器,都會把M6錯誤地看成是一台陳舊的傻瓜機,因而他們會相當地放鬆並去掉戒備之心。所以,當你需要偷拍的話,徠卡M6就是最合適的機器。
5、沒有複雜的機械和電子結構,再加上德國精密的製造工藝,造就了M6非常高的可靠性。一家持公正立場的雜誌曾經報導過:尼康和佳能照相機的設計目標是確保快門有15萬次的使用壽命;而徠卡M6設計的壽命高達40萬次。
6、由於沒有反光鏡系統,所以徠卡M在確保快門柔順以保證照片質量的同時,無需在鏡頭設計上做出什麼折衷。徠卡M的上述其他優點也有賴於這一特點。
實際的評論
我同時使用兩種不同版本的M6大約兩年時間,它們只是取景器的放大倍率和取景視場框線不同。M6.72有28MM至135MM鏡頭的取景視場框線,M6.85有35MM至135MM鏡頭的取景視場框線。這兩款機器中,我更喜歡M6.85那款,幾乎有一半的時間我用它和50MM鏡頭來拍攝照片,它配備50MM鏡頭時,其他焦距的視場框線在取景器內是不可見的。稍大一些的放大倍率使得構圖和調焦更為容易一些。在下述的評論當中,如果不是特指,我所提到的照相機都是指徠卡M6。
如果你使用35毫米自動單反機或者自動聚焦單反機的時間較長,那麼初次使用一台手動的測距器式照相機,你可能會搖頭歎息:我怎麼花了2500美元買了這麼一個原始的東西呀?一開始甚至覺得在徠卡M上安裝膠捲都是很困難的,但不久你就會喜歡這種安裝膠捲的方式的。徠卡M機身的人體工學設計比以往我們已經適應的大多數機器都要好;簡單但精心設計的測光模式使測光的過程變得更為科學,避免了攝影師的猜測。鏡身上的景深表使攝影師們更願意使用超焦距方式拍攝,更多地考慮在合作中運用景深效果。你可以帶著徠卡M去赴宴,去赴約會,甚至去參加會議,但絕不會引起別人的注意。
然而,真正讓你相信徠卡M確實與眾不同的,是你通過它的取景器看到了畫面!那種感覺是非常清晰也非常明亮的。讓絕大多數嚴肅的攝影師們最感興趣的,是取景器內只有底部有一個很簡單的曝光指示燈,其他令人感到煩擾的字母、數位、指示燈或者箭頭都沒有。如果你像一位職業攝影師那樣使用專業測光表來測光,那你甚至可以把徠卡M6的電池給取出來,相機仍然可以正常工作,但連那個測光指示燈你也會看不見的。
當我裝配50MM鏡頭在街頭或者在嚴肅的會議室裏拍攝時,取景視場框線浮 現在取景器中央,視場框線以外的場景仍然是可見的。這才是徠卡M6最吸引我的特點。這一特點可以讓我隨時根據需要進行構圖調整,對畫面做出取捨。這與單反機好象在把拍攝位置強加於你的感覺不同,徠卡M6還可以告訴你在你將要拍攝的場景四周還有什麼東西。當我重新開始使用徠卡M6這種手動機器之後,我注意到我的拍攝方式最大的變化就是越來越關注取景視場的邊緣。由於不會受到來自於照相機的多種約束,我可以只調焦一次就不停地拍下去,直到我或者我拍攝的主體改變位置或距離。因為創作的過程變得十分輕鬆,所以我拍攝的照片開始變得越來越生動,我也能完全自主地透過取景器來控制畫面。更進一步說,徠卡M6的“自由式”取景器讓我在拍攝過程當中更加主動地去付出創作的努力。
徠卡M6機身前面的一個小撥杆可以讓我不必安裝不同焦距的鏡頭就能看到它們的取景視場。當我執行旅行拍攝任務時,我通常只帶一個鏡頭。兩個機身和四支鏡頭在拍攝包內所占的空間大約與一台尼康F5和一個配套鏡頭所占的空間相等。體積更小、重量更輕對於海外長途旅行(或者在街道上遊逛)來說總是更好的。以前我曾經在旅行中攜帶如下器材:
兩台尼康F5,一支80-200/2.8變焦鏡頭,一支20-35/2.8變焦鏡頭,一支Noct-Nikkor 58mm f/1.2標準鏡頭,一支85mm f/1.4鏡頭,再加上充足的備用電池。這些已經將近20磅重了,這還不算閃光燈、膠片、各種連線以及必備的附件的重量。通常情況下,我還要帶一台較小一些的尼康N90或者F100,在拍攝任務的間隙,我可以拿著它到街頭拍一些片子。應該說這些東西加在一起有20多磅重了,即使是最大號的杜馬克攝影包也得被塞得鼓鼓囊囊的。背著這麼一個大包,即使步行一個街區,也委實是一種令人望而生畏的鍛煉,而且我感到後背也很疼痛。因為配套鏡頭都比較沉重,而且單反機還存在反光鏡的震動,所以三腳架幾乎是必不可少的附件。而且,你也許已經注意到了,許多用自動聚焦專業單反機的攝影師經常用閃光燈拍攝,這都是因為他們無法保證這些沉重的器材在手中的穩定性。
而現在我通常攜帶如下器材旅行:兩台徠卡M6;一支21mm ASPH鏡頭;一支Tri-Elmar 28-35-50三焦距鏡頭(這是徠卡生產的變焦鏡頭,有三個焦段,非常小巧和緊湊,即使在全開光圈時成像依然優異);一個為28mm鏡頭配用的有明亮視場框線的獨立取景器;一支50mm Summilux f/1.4和90mm APO Summicron鏡頭;一個小型的徠卡桌面三腳架和一個小型的SF20型閃光燈。全部器材加在一起總共只有6磅多重,可以放在一個中號的杜馬克攝影包內,而且還多出不少空間裝膠捲。除了缺少長焦距鏡頭外,這套器材比尼康的同樣配置要輕得多,但總體成像質量要選勝於尼康。
先看看21MM鏡頭。尼康的那支20-35的變焦頭除了四角之外,成像還是非常銳利的,但存在著比較明顯的變形。要想使四角與中央的銳度相當,至少要把光圈收縮到f/5.6或者f/8,但這樣就限制了在室內的手持拍攝,必須使用三腳架或者閃光燈。而徠卡的21MM ASPH鏡頭即使在大光圈下也不存在變形,而且在大光圈下其四角的銳度和解析度與尼康鏡頭在f/5.6時的中央區域相當。用M6配合21MM鏡頭進行拍攝是一件十分令人愉悅的事情。在其他焦距的選擇上,有的人可能會認為尼康的80-200更為實用,因為它涵蓋了徠卡90mm APO Summicron鏡頭的焦距。但事情並不完全如此。我的長焦鏡頭多用於拍攝肖像和為會議拍攝資料照片。在拍攝會議資料照片時,我通常都坐在第一排,這樣可以清楚地看到發言者的面部表情,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參會人員對我的注意。在這種場合下,閃光燈是絕對禁止使用的。
我通常使用柯達的Supra 800型膠片,並在鏡頭前面加一塊80C濾鏡。這塊濾鏡的作用是在碘鎢燈照明條件下使用日光型膠片時可以做一部分的校正,剩餘的校正放在沖洗照片時完成。但80C濾鏡也會吃掉一檔的光圈。這裏有兩個選擇:巨大而又沉重的尼柯爾鏡頭,在2.8光圈時使用1/60秒的速度;或者是徠卡90毫米鏡頭在2.0光圈時使用1/125秒的速度。猜猜看哪一個選擇更有利於手持拍攝?猜猜看哪個鏡頭在大光圈下表現更銳利?沒錯,是徠卡!
此外,徠卡還有一些在某些特殊場合下極為重要的特性:非常安靜的快門,非常安靜的手動過片,非常安靜的手動倒片!
尼康在此的一個優勢就是它的80-200變焦頭所能達到的遠攝效果。但是,使用的焦距越長,那麼因為反光鏡震動和手抖動而對像質帶來的影響就越大。令我感到吃驚的是,對用M6和90MM鏡頭拍攝的照片做局部放大,其銳度甚至要好于用尼康拍攝的未做放大的整幅照片。顯而易見,使用徠卡M6和鏡頭,你可以得到以下的好處:使用定焦鏡頭,在大光圈下得到非常銳利的圖像,更高的快門速度,更容易操作的體積和重量。
徠卡M照相機的不足之處:
儘管我使用徠卡M6來完成我的幾乎全部拍攝工作,但實事求是地說,它還是有一些弱點:
1、徠卡M6不適於運動和野生動物攝影。它的最長焦距鏡頭僅為135MM,儘管它也是世界上最優秀的135MM鏡頭之一,但那些專門從事運動和野生動物攝影的職業攝影師會告訴你,他們使用的最短焦距鏡頭是400MM的。
2、卡M6也不能作為抓拍機使用。你必須手動測光,手動設置快門和光圈,還必須手動調焦。還有就是你必須學會在徠卡M6上的那種非常古老的安裝膠片的方法,因為它沒有自動安裝膠片的功能。
3、徠卡M6也不適於在室外進行閃光補光拍攝。它的最高閃光同步速度僅為1/50秒。也許唯一適合它進行室外閃光補光拍攝的膠片就是Agfapan APX 25型,但現在這種膠片已經停產了。
4、徠卡M6也不是影室攝影的第一選擇,因為它不能預視景深,也不能使用寶麗萊後背進行曝光測試。但我也曾經用徠卡M6和90MM鏡頭在影室內拍了一些非常棒的肖像照片。徠卡M6使用起來是非常順手的,但機身只是整個攝影系統的一半,許多攝影師都把注意力放在鏡頭上面。
世界著名的工業設計大師阿萊西(Alessi)認為,徠卡M系列照相機是二十世紀僅有的幾件他認為如此之完美以至於無需再做任何改進的工業設計產品,而徠卡M系列鏡頭則是最致命的誘惑!在下一段落中,我將談一談徠卡M系列的幾款鏡頭,並將它們與我曾經使用過的尼康、佳能和康泰時G系列的同檔次鏡頭進行一下比較。作為一名攝影師,我使用的膠捲數量是很大的,每週大約都能拍攝100-200卷。因為我在短時間內如此頻繁地使用我的照相機和鏡頭,所以,我對它們的真實體會對業餘攝影愛好者來說可能要經過數年才能得到。況且,在高強度的使用條件下,器材的優點和弱點都會充分地體現出來。下面的評論雖然是我個人的觀點,但它可是基於二十年的觀察和學習才得出的。
徠卡21mm ASPH Elmarit鏡頭:這是一款絕對頂級的鏡頭,在大光圈下銳度表現特別優秀,與其他徠卡最新型的鏡頭一樣具有典型的徠卡家族特性。我還有一款徠卡R系列的21MM鏡頭,我發現只有把光圈收縮到F8時,它在銳度方面的表現才算得上與21mm ASPH Elmarit在全開光圈時的表現相當。佳能與尼康的同焦段定焦頭在任何光圈下的四角銳度都比不上徠卡的這款鏡頭,只有在f5.6或者f8以上光圈時,其中心銳度的表現才與徠卡的鏡頭接近。雖然用各種不同廠家的21MM鏡頭拍出的幻燈片看起來大致相同,但它你把它們都放大時(16X20以上),你就會看出差別來了。這時,用徠卡鏡頭拍攝的片子可以說是纖毫畢現,而其他鏡頭拍出的片子在細節上無論如何也比不上徠卡的。
我對好評如潮的康泰時G系列的21MM鏡頭的使用體會相當有限,因為我覺得它的附加取景器的變形非常嚴重,所以我很快就把它返給了銷售商。此外,我還認為超廣角鏡頭還是使用手動調焦比較舒服,而康泰時G的21MM鏡頭的所謂手動調焦幾乎沒有什麼實用價值。
徠卡M的Tri-Elmar 28-35-50三焦距鏡頭是一款很優秀的鏡頭,既小且輕還非常堅固。在大多數的室內場景拍攝時我都用它,但它的最大光圈只有F4限制了它在一些低照度條件下的使用。在50MM焦段時,以我的眼光來看它與目前生產的50mm M Summicron鏡頭是同樣出色的,但一些評論者認為在35毫米照相機的這個標準焦段上,該鏡頭是“能被其他標準鏡頭擊敗的徠卡鏡頭”。在中檔光圈條件下,絕大多數其他廠家生產的鏡頭都是非常出色的,最大的差別就是在反差控制的設計上。在這一點上,Tri-Elmar鏡頭比尼康和佳能的標準鏡頭要做得更好,而且這也是可見的主要差別。
我個人並不喜歡康泰時G系列上的那個45毫米標準鏡頭,它看起來不像徠卡的鏡頭那麼簡潔,但它的色彩飽和和色調控制都非常好,在銳度方面的表現與徠卡的產品不相上下。
在35MM焦段上Tri-Elmar鏡頭仍具有很高的銳度,但與50MM焦段相比反差有所下降。徠卡的35mm ASPH Summicron鏡頭的表現雖然比它強,但兩者的差距是非常接近的。而且,它們兩個都遠遠地領先于尼康和佳能生產的同焦段定焦鏡頭。康泰時G系列的35MM鏡頭雖然在色彩表現上與它的45MM鏡頭相當,但在銳度表現上要差一些,顯然不像被誇獎得那麼好。
最後,在28MM焦段上Tri-Elmar鏡頭的表現也不輸於其他廠家的產品,雖然它的變形稍大一些,但其反差仍處於一個很高的水平。儘管不同廠家的鏡頭拍出來的照片各有其特點,但由於徠卡的Tri-Elmar鏡頭在這個焦段上可以很容易地進行精密調焦,而單反機在廣角焦段無論是手動聚焦還是自動聚焦都可能出現失誤,所以在這一點上徠卡還是有明顯優勢的。在這方面,無論是我自己的實踐,還是其他專業攝影師的經歷,都有不少例子可以予以證實。事實上,與那些傳說的神話相反,28MM焦距的徠卡鏡頭在大光圈下的景深並不如想像中的是無限的,並不足以掩蓋調焦上的誤差。
由於Tri-Elmar鏡頭的成像質量絕不輸於上述參加對比的其他定焦鏡頭,所以它的鏡身的小巧就成了該鏡頭真正的優勢所在:攜帶一個Tri-Elmar鏡頭,就等於擁有了三個不同焦距的高品質鏡頭,而其體積並以不比一個小型的單反機鏡頭大!而這款鏡頭在任何條件下都能保證調焦的精密度是我能順利完成拍攝任務的關鍵所在。
50mm Summilux鏡頭:
這是徠卡M系列的標準高速鏡頭。我必須承認我喜歡高速的標準鏡頭,我曾經因為想使用佳能的50mm 1.0 L和85mm 1.2 L兩款高速鏡頭而購買了佳能的EOS-1型照相機,這兩款鏡頭都有極其特殊的光學性能。但遺憾的是,這兩款鏡頭的USM馬達的自動聚焦速度都太慢了,很難用它們來進行快速抓拍。事實上,如果佳能的這兩款鏡頭的自動聚焦性能與其光學性能相當,或者是可以進行手動調焦的話,我可能就會一直使用。它們的光學性能極為出色,與徠卡玻璃不相上下。尼康和佳能的50mm f/1.4鏡頭都沒有什麼值得大書特書的價值,它們在大光圈下不是十分銳利,收縮光圈後的反差表現又不令人滿意。徠卡的50mm Summilux可以在任何光圈下輕易地擊敗尼康和佳能的同等競爭對手,但體積卻只有尼康和佳能的一半大小。在大光圈下的表現強於50mm Summilux M鏡頭的就是徠卡R系列的最新版50mm Summilux鏡頭,它使用了多達8片的鏡片,我想它一定是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設計的!我之所以也使用徠卡的單反機來完成一些拍攝任務,就是因為徠卡的單反鏡頭裏有50mm Summilux、80mm Summilux和180mm APO這三款出色的產品。
康泰時的單反機也有兩款不錯的50mm標準鏡頭,但它們同樣在大光圈下不夠銳利,在反差和細節描寫上也比不上徠卡的鏡頭。能夠算得上是徠卡標頭的真正對手的是康泰時G系的45mm鏡頭,它的表現與徠卡的表現各有千秋,但我要說G系列的標頭是非常非常出色的。
在“盡可能暗的”的光照條件下,我都是使用50mm Summilux M鏡頭來完成絕大多數拍攝任務的。它的抗眩光能力很強,反差極其出色。用它拍出的片子,銳度非常高,感覺就像是人眼之即時所見。而且,它的焦外成像效果也十分迷人。我認為,它和M6對我來說是一個相得益彰的圖像攝取系統。
90mm APO Summicron鏡頭:簡直是太銳利了!
我曾經擁有過四個不同版本的90mm Summicron鏡頭。第一個是在鏡身底部有一個三腳架插孔的那種;第二個是它的第二代產品;第三個是為徠卡R系列生產的版本;第四個就是目前的APO Summicron。徠卡的這款鏡頭,與其他廠家的同型產品,甚至與徠卡的其他鏡頭相比都要高出一個檔次。在大光圈下它的成像非常的銳利,在f/16時也保持得非常好。如果你一定打算要用這款鏡頭來拍攝肖像照,那麼你最好使用濾鏡,或者在低照度下拍攝,這樣被攝主體的呼吸和輕微的移動可以稍稍減弱成像的銳利程度,拍出來的肖像照片感覺也會好一些。我之所以一直保留著第一版那款鏡頭用來拍肖像照,就是因為上述原因。第一版的鏡頭在大光圈下的表現稍微柔一些,而且在背逆光的情況下有一點點的眩光。我曾經使用最新版的APO鏡頭,用Kodachrome 25和Fuji Velvia型膠片拍出的片子,在LightJet型印表機上放大到40X60英寸時,在銳度上與哈蘇相機及大多數4X5相機拍出的片子不相上下。
上述四款鏡頭在絕大多數時間裏都用在我的徠卡M6機身上。許多徠卡的發燒友一定會對我沒提到被廣泛認為是徠卡最好鏡頭之一的Asph 35mm f/2(f/1.4)鏡頭而感到疑惑。事實上,我有一個35MM ASPH鏡頭,使用起來也獲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但問題是我個人並不太喜歡35mm這個焦距。它確實是一個非常出色的鏡頭,但說句實話,除非50MM的焦距已經讓我背靠牆仍無法取景,否則我絕不會用35MM的鏡頭。我沒有購買新版的APO-Telyt 135mm鏡頭,但我曾經用過這款鏡頭。它是一款表現出色的鏡頭,但看來我不太適應在旁軸測距型照相機上使用這麼長焦距的鏡頭,在取景器內的視場框線實在太小了。一些具有多年徠卡相機使用經驗的攝影師告訴我,只有徠卡M3上的取景器才適用於135MM的鏡頭,但因為M3不能測光,而且不能使用新型的焦距短於50MM的徠卡鏡頭,所以我就放棄了選擇M3。
康泰時G2 對陣徠卡M6:
首先,使用G2似乎是一種被迫的選擇。G2採用了一個非常奇怪的小取景器,戴眼鏡的攝影師用起來會感覺很不舒服。G2的自動對焦系統並不是時時都能令人滿意的,它的對焦鎖定功能使用起來也很麻煩。與徠卡M6上功能明瞭的測光表相比,G2的平均測光表並不太讓人放心。G2的卷片和倒片雜訊都非常大,完全不適於在需要安靜的場合使用。
G2可供選擇的配套鏡頭比較少,而且沒有超過f/2的大光圈鏡頭。其中28mm和45mm鏡頭是極為出色的,其他鏡頭稍差一點。90mm鏡頭是一款非常優秀的產品,但使用它需要熟練的技巧才能避免失焦情況的發生。
G2的手動調焦功能是一項蹩腳的設計。許多攝影師在街頭抓拍時通常把焦距調在預設的距離上,以便隨時抓拍瞬間場景。而G2的手動調焦功能顯然不能適應這種拍攝要求。
最後還有一點要說的,就是我拿著G2一點“感覺”都沒有。當然這僅僅是我個人的感受。
徠卡M6機身和福倫達(Voightlander)鏡頭
我認為如果選擇了徠卡機身,而不選擇那些最好的徠卡鏡頭是十分愚蠢的。我曾經偶遇一些使用徠卡M6的攝影師,他們用福倫達的Heliar 15mm和Skopar 25mm鏡頭來頂替徠卡鏡頭在這兩個焦段的空白,並且看起來他們用得還是非常滿意的。在2000年12月份的一次年度報告拍攝任務中,我購買了一款福倫達的15mm鏡頭來使用,我得承認這款鏡頭確實不錯。至於其他的福倫達鏡頭,我要經過全面的測試以後才能決定是否購買。反正我認為徠卡的鏡頭遠遠超出其他鏡頭,而且其性價比也是很好的。
似乎每一位元搞攝影的人都會對徠卡M系列照相機說出一些自己的觀點來,然而,卻很少有人真正地擁有一台M照相機並長時間地使用它,從而真正體會到究竟是哪些特點使其成為名噪一時的攝影利器的。
目前M6的最新型號是M6.72 TTL和M6.85TTL。M系列家族自1953年的M3型開始,至今所有型號都是聯動測距式機型,攝影師無法從取景鏡頭內看到被攝場景,而是通過取景器內的明亮視場框線來確定場景範圍的。在取景器的中央有一塊淺黃色的矩形區域,那就是聯動測距器,它是根據三角測量原理來工作的,用戶通過淺黃色區域內的雙影重疊來對焦。這種通過聯動測距器完成雙影重疊式對焦的系統如果在設計上和製作上都很精密的話,那麼在50MM標準鏡頭和廣角鏡頭上其對焦精度是非常高的,要明顯超過手動對焦單鏡頭反光照相機。因為在單反機上進行手動對焦,你只能通過你的眼睛來判斷景物是清晰還是不清晰,而聯動測距器在這方面更具“二元性”。使用聯動測距器對焦,不管景物是否合焦,你在取景器內都不會看到像在單反機上那種取景器內突然發暗的現象。在環境光較低的情況下,人眼對清晰程度的判斷力會隨之下降,這時候使用手動對焦單反機顯然是不太可靠的,而使用聯動測距器就不會出現這個問題。在低環境光和使用小光圈鏡頭的條件下,聯動測距式照相機顯然更容易調焦。此外,使用聯動測距式照相機,用戶能很好地掌控其調焦功能。即使是最頂級的自動對焦單反機也有可能出現焦點失誤的問題,造成主題失焦而非主題合焦,而這一問題在單反機的取景器內是很難發現並糾正的,但使用聯動測距式照相機就不會出現這一問題。
我是如何使用我的徠卡M照相機和鏡頭的
在你無法長時間停留或者無法對景物進行擺佈的時候,徠卡M照相機的用處就體現出來了。你是在用徠卡M捕捉並記錄著稍縱即逝的瞬間。我經常向其他攝影師推薦徠卡M作為拍攝婚禮的照相機。最近,我受客戶委託為一家慈善醫療診所拍攝照片。客戶希望拍攝到醫生、護士、藥劑師和管理人員為患者提供服務的場景,並要求拍攝過程不能干擾患者就醫,也不能擺拍,而且對照片的色彩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為他們還要把這些照片用在海報和宣傳冊上。類似這種典型的拍攝任務,我想徠卡M是最能勝任的!我帶了三台照相機:兩台M6,一台M5。全都安裝了柯達的Supra 400彩色負片(這種膠片的顆粒非常好,在低照度條件下拍攝時很容易校正)。三款鏡頭:35mm Summicron Asph.,50mm Summilux 1.4,90mm APO Summicron。兩台M6分別配備50和35兩款鏡頭,用一長一短兩條皮帶掛在身上,M5配備90鏡頭斜掛在肩上。我安靜地並且耐心地等待著我期望出現的場景。徠卡M照相機使用起來是非常安靜的。取景器內的畫面非常明亮。因為在取景視場框線外面的畫面也是可見的,所以想調整畫面也非常的容易。我用配備50MM鏡頭的機器對室內進行快速的測光,並記住一組測光數據。在診所的每一間屋子內通常只存在2到3處的測光差別,所以我把所有機器和鏡頭都放在相同的檔位上。當被攝對象發現我在屋內時,我就儘量不與他們的眼神接觸。當我覺得我對他們打擾的時候,我就會主動從他們的視線中消失。我從取景器內掃視整個屋子以尋找合適的拍攝位置,一點一點地移動機器以獲得最滿意的構圖。我用視場框線預視撥杆來確定其他焦距的構圖場景。在按動快門時我儘量找一個可以倚住身體的東西。我儘量不讓我的情緒受別人談話的影響,以便按照預先的構思來專心拍攝。如果你聽到一個吸食海洛因成癮的人或者一個瀕臨死亡的人在呻吟,你的情緒一定會受到影響,但你構思的場景並未改變,而且也不會影響到你的膠片,所以,要儘量克服這種情緒上的影響。照相機工作時是如此的安靜,以至於患者和醫生經常忽略了我的存在。我經常用這種方法來完成拍攝會議及其他需要安靜的拍攝任務。在一個12平方英尺的診室內,馬達卷片器的雜訊聽起來就像是開槍一般響。
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喜歡使用f2和f2.8這兩檔光圈,只有在需要時我才調整快門速度。如果用單鏡頭反光型照相機,幸運的話我可以在低於1/125秒的速度上手持相機獲得清晰銳利的照片。而用徠卡M機我可以很輕鬆地在1/15秒的快門上拍出同樣質量的照片。
在拍攝之前我先對室內進行測光。在絕大部分情況下我都是對我的棕褐色手背進行測光的(窮人的隨身測光表),根據測光結果設置好快門和光圈後,我就很少再去看測光表了。非常有意思的是,在相同的場景下,我對曝光的估計與徠卡M的實際曝光結果越來越趨於一致,在最先進的尼康F5身上我卻找不到這種感覺。我想其原因是,當我對著手背進行測光時,相機測量的是照在手背上的光量,而這個光量在拍攝過程上幾乎是不會改變的,所以我就不用理會測光表了。而徠卡M又沒有自動曝光功能,所以也不會讓我分心去考慮使用這種功能。而當我使用尼康F5的時候,我總是被它的自動測光系統發出的蜂鳴警告聲所打擾。當我把鏡頭對準醫生的白大褂時,尼康F5會提示要進行一點曝光補償;當鏡頭指向患者的深色毛衣時,尼康F5又提示要進行一點曝光補償。
每次像這樣使用徠卡M6完成我的拍攝任務時,我通常能得到的最大的贊許就是:“唉,你的工作太安靜了,我幾乎忘記了你的存在!”
使用一台結構簡單的、非自動化的、使用測距器的徠卡M照相機究竟有什麼好處呢?
1、最為安靜的快門。 快門的雜訊非常小,通常在室內的說話聲都可以掩蓋快門釋放的聲音。一般說來,越少分散攝影師注意力的照相機越是好相機。
2、在所有的35毫米照相機中,徠卡M是使用廣角鏡頭時調焦速度最快和最為精確的。使用徠卡35MM、28MM、24MM、21MM鏡頭在大光圈時仍能獲取非常清晰銳利的照片,攝影師無需再為使用單反機時容易出現的焦點偏移或者失焦的現象而擔心。
3、說到鏡頭,大家應當注意到,曾經有無數的雜誌、網站和測試報告,以及無數的專業攝影師發表過評論,都認為徠卡鏡頭(尤其是它的廣角鏡頭)是世界上所有35毫米照相機中最好的鏡頭。徠卡鏡頭在大光圈下的成像依然銳利無比,讓你在拍攝時可以有更多的選擇。
4、徠卡M6的一個主要優點是其非常普通的外觀。它看起來完全不像大型的專業相機,配有馬達、可更換棱鏡,還有龐大的變焦鏡頭群。絕大多數人面對M6都不會想到它是攝影的利器,都會把M6錯誤地看成是一台陳舊的傻瓜機,因而他們會相當地放鬆並去掉戒備之心。所以,當你需要偷拍的話,徠卡M6就是最合適的機器。
5、沒有複雜的機械和電子結構,再加上德國精密的製造工藝,造就了M6非常高的可靠性。一家持公正立場的雜誌曾經報導過:尼康和佳能照相機的設計目標是確保快門有15萬次的使用壽命;而徠卡M6設計的壽命高達40萬次。
6、由於沒有反光鏡系統,所以徠卡M在確保快門柔順以保證照片質量的同時,無需在鏡頭設計上做出什麼折衷。徠卡M的上述其他優點也有賴於這一特點。
實際的評論
我同時使用兩種不同版本的M6大約兩年時間,它們只是取景器的放大倍率和取景視場框線不同。M6.72有28MM至135MM鏡頭的取景視場框線,M6.85有35MM至135MM鏡頭的取景視場框線。這兩款機器中,我更喜歡M6.85那款,幾乎有一半的時間我用它和50MM鏡頭來拍攝照片,它配備50MM鏡頭時,其他焦距的視場框線在取景器內是不可見的。稍大一些的放大倍率使得構圖和調焦更為容易一些。在下述的評論當中,如果不是特指,我所提到的照相機都是指徠卡M6。
如果你使用35毫米自動單反機或者自動聚焦單反機的時間較長,那麼初次使用一台手動的測距器式照相機,你可能會搖頭歎息:我怎麼花了2500美元買了這麼一個原始的東西呀?一開始甚至覺得在徠卡M上安裝膠捲都是很困難的,但不久你就會喜歡這種安裝膠捲的方式的。徠卡M機身的人體工學設計比以往我們已經適應的大多數機器都要好;簡單但精心設計的測光模式使測光的過程變得更為科學,避免了攝影師的猜測。鏡身上的景深表使攝影師們更願意使用超焦距方式拍攝,更多地考慮在合作中運用景深效果。你可以帶著徠卡M去赴宴,去赴約會,甚至去參加會議,但絕不會引起別人的注意。
然而,真正讓你相信徠卡M確實與眾不同的,是你通過它的取景器看到了畫面!那種感覺是非常清晰也非常明亮的。讓絕大多數嚴肅的攝影師們最感興趣的,是取景器內只有底部有一個很簡單的曝光指示燈,其他令人感到煩擾的字母、數位、指示燈或者箭頭都沒有。如果你像一位職業攝影師那樣使用專業測光表來測光,那你甚至可以把徠卡M6的電池給取出來,相機仍然可以正常工作,但連那個測光指示燈你也會看不見的。
當我裝配50MM鏡頭在街頭或者在嚴肅的會議室裏拍攝時,取景視場框線浮 現在取景器中央,視場框線以外的場景仍然是可見的。這才是徠卡M6最吸引我的特點。這一特點可以讓我隨時根據需要進行構圖調整,對畫面做出取捨。這與單反機好象在把拍攝位置強加於你的感覺不同,徠卡M6還可以告訴你在你將要拍攝的場景四周還有什麼東西。當我重新開始使用徠卡M6這種手動機器之後,我注意到我的拍攝方式最大的變化就是越來越關注取景視場的邊緣。由於不會受到來自於照相機的多種約束,我可以只調焦一次就不停地拍下去,直到我或者我拍攝的主體改變位置或距離。因為創作的過程變得十分輕鬆,所以我拍攝的照片開始變得越來越生動,我也能完全自主地透過取景器來控制畫面。更進一步說,徠卡M6的“自由式”取景器讓我在拍攝過程當中更加主動地去付出創作的努力。
徠卡M6機身前面的一個小撥杆可以讓我不必安裝不同焦距的鏡頭就能看到它們的取景視場。當我執行旅行拍攝任務時,我通常只帶一個鏡頭。兩個機身和四支鏡頭在拍攝包內所占的空間大約與一台尼康F5和一個配套鏡頭所占的空間相等。體積更小、重量更輕對於海外長途旅行(或者在街道上遊逛)來說總是更好的。以前我曾經在旅行中攜帶如下器材:
兩台尼康F5,一支80-200/2.8變焦鏡頭,一支20-35/2.8變焦鏡頭,一支Noct-Nikkor 58mm f/1.2標準鏡頭,一支85mm f/1.4鏡頭,再加上充足的備用電池。這些已經將近20磅重了,這還不算閃光燈、膠片、各種連線以及必備的附件的重量。通常情況下,我還要帶一台較小一些的尼康N90或者F100,在拍攝任務的間隙,我可以拿著它到街頭拍一些片子。應該說這些東西加在一起有20多磅重了,即使是最大號的杜馬克攝影包也得被塞得鼓鼓囊囊的。背著這麼一個大包,即使步行一個街區,也委實是一種令人望而生畏的鍛煉,而且我感到後背也很疼痛。因為配套鏡頭都比較沉重,而且單反機還存在反光鏡的震動,所以三腳架幾乎是必不可少的附件。而且,你也許已經注意到了,許多用自動聚焦專業單反機的攝影師經常用閃光燈拍攝,這都是因為他們無法保證這些沉重的器材在手中的穩定性。
而現在我通常攜帶如下器材旅行:兩台徠卡M6;一支21mm ASPH鏡頭;一支Tri-Elmar 28-35-50三焦距鏡頭(這是徠卡生產的變焦鏡頭,有三個焦段,非常小巧和緊湊,即使在全開光圈時成像依然優異);一個為28mm鏡頭配用的有明亮視場框線的獨立取景器;一支50mm Summilux f/1.4和90mm APO Summicron鏡頭;一個小型的徠卡桌面三腳架和一個小型的SF20型閃光燈。全部器材加在一起總共只有6磅多重,可以放在一個中號的杜馬克攝影包內,而且還多出不少空間裝膠捲。除了缺少長焦距鏡頭外,這套器材比尼康的同樣配置要輕得多,但總體成像質量要選勝於尼康。
先看看21MM鏡頭。尼康的那支20-35的變焦頭除了四角之外,成像還是非常銳利的,但存在著比較明顯的變形。要想使四角與中央的銳度相當,至少要把光圈收縮到f/5.6或者f/8,但這樣就限制了在室內的手持拍攝,必須使用三腳架或者閃光燈。而徠卡的21MM ASPH鏡頭即使在大光圈下也不存在變形,而且在大光圈下其四角的銳度和解析度與尼康鏡頭在f/5.6時的中央區域相當。用M6配合21MM鏡頭進行拍攝是一件十分令人愉悅的事情。在其他焦距的選擇上,有的人可能會認為尼康的80-200更為實用,因為它涵蓋了徠卡90mm APO Summicron鏡頭的焦距。但事情並不完全如此。我的長焦鏡頭多用於拍攝肖像和為會議拍攝資料照片。在拍攝會議資料照片時,我通常都坐在第一排,這樣可以清楚地看到發言者的面部表情,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參會人員對我的注意。在這種場合下,閃光燈是絕對禁止使用的。
我通常使用柯達的Supra 800型膠片,並在鏡頭前面加一塊80C濾鏡。這塊濾鏡的作用是在碘鎢燈照明條件下使用日光型膠片時可以做一部分的校正,剩餘的校正放在沖洗照片時完成。但80C濾鏡也會吃掉一檔的光圈。這裏有兩個選擇:巨大而又沉重的尼柯爾鏡頭,在2.8光圈時使用1/60秒的速度;或者是徠卡90毫米鏡頭在2.0光圈時使用1/125秒的速度。猜猜看哪一個選擇更有利於手持拍攝?猜猜看哪個鏡頭在大光圈下表現更銳利?沒錯,是徠卡!
此外,徠卡還有一些在某些特殊場合下極為重要的特性:非常安靜的快門,非常安靜的手動過片,非常安靜的手動倒片!
尼康在此的一個優勢就是它的80-200變焦頭所能達到的遠攝效果。但是,使用的焦距越長,那麼因為反光鏡震動和手抖動而對像質帶來的影響就越大。令我感到吃驚的是,對用M6和90MM鏡頭拍攝的照片做局部放大,其銳度甚至要好于用尼康拍攝的未做放大的整幅照片。顯而易見,使用徠卡M6和鏡頭,你可以得到以下的好處:使用定焦鏡頭,在大光圈下得到非常銳利的圖像,更高的快門速度,更容易操作的體積和重量。
徠卡M照相機的不足之處:
儘管我使用徠卡M6來完成我的幾乎全部拍攝工作,但實事求是地說,它還是有一些弱點:
1、徠卡M6不適於運動和野生動物攝影。它的最長焦距鏡頭僅為135MM,儘管它也是世界上最優秀的135MM鏡頭之一,但那些專門從事運動和野生動物攝影的職業攝影師會告訴你,他們使用的最短焦距鏡頭是400MM的。
2、卡M6也不能作為抓拍機使用。你必須手動測光,手動設置快門和光圈,還必須手動調焦。還有就是你必須學會在徠卡M6上的那種非常古老的安裝膠片的方法,因為它沒有自動安裝膠片的功能。
3、徠卡M6也不適於在室外進行閃光補光拍攝。它的最高閃光同步速度僅為1/50秒。也許唯一適合它進行室外閃光補光拍攝的膠片就是Agfapan APX 25型,但現在這種膠片已經停產了。
4、徠卡M6也不是影室攝影的第一選擇,因為它不能預視景深,也不能使用寶麗萊後背進行曝光測試。但我也曾經用徠卡M6和90MM鏡頭在影室內拍了一些非常棒的肖像照片。徠卡M6使用起來是非常順手的,但機身只是整個攝影系統的一半,許多攝影師都把注意力放在鏡頭上面。
世界著名的工業設計大師阿萊西(Alessi)認為,徠卡M系列照相機是二十世紀僅有的幾件他認為如此之完美以至於無需再做任何改進的工業設計產品,而徠卡M系列鏡頭則是最致命的誘惑!在下一段落中,我將談一談徠卡M系列的幾款鏡頭,並將它們與我曾經使用過的尼康、佳能和康泰時G系列的同檔次鏡頭進行一下比較。作為一名攝影師,我使用的膠捲數量是很大的,每週大約都能拍攝100-200卷。因為我在短時間內如此頻繁地使用我的照相機和鏡頭,所以,我對它們的真實體會對業餘攝影愛好者來說可能要經過數年才能得到。況且,在高強度的使用條件下,器材的優點和弱點都會充分地體現出來。下面的評論雖然是我個人的觀點,但它可是基於二十年的觀察和學習才得出的。
徠卡21mm ASPH Elmarit鏡頭:這是一款絕對頂級的鏡頭,在大光圈下銳度表現特別優秀,與其他徠卡最新型的鏡頭一樣具有典型的徠卡家族特性。我還有一款徠卡R系列的21MM鏡頭,我發現只有把光圈收縮到F8時,它在銳度方面的表現才算得上與21mm ASPH Elmarit在全開光圈時的表現相當。佳能與尼康的同焦段定焦頭在任何光圈下的四角銳度都比不上徠卡的這款鏡頭,只有在f5.6或者f8以上光圈時,其中心銳度的表現才與徠卡的鏡頭接近。雖然用各種不同廠家的21MM鏡頭拍出的幻燈片看起來大致相同,但它你把它們都放大時(16X20以上),你就會看出差別來了。這時,用徠卡鏡頭拍攝的片子可以說是纖毫畢現,而其他鏡頭拍出的片子在細節上無論如何也比不上徠卡的。
我對好評如潮的康泰時G系列的21MM鏡頭的使用體會相當有限,因為我覺得它的附加取景器的變形非常嚴重,所以我很快就把它返給了銷售商。此外,我還認為超廣角鏡頭還是使用手動調焦比較舒服,而康泰時G的21MM鏡頭的所謂手動調焦幾乎沒有什麼實用價值。
徠卡M的Tri-Elmar 28-35-50三焦距鏡頭是一款很優秀的鏡頭,既小且輕還非常堅固。在大多數的室內場景拍攝時我都用它,但它的最大光圈只有F4限制了它在一些低照度條件下的使用。在50MM焦段時,以我的眼光來看它與目前生產的50mm M Summicron鏡頭是同樣出色的,但一些評論者認為在35毫米照相機的這個標準焦段上,該鏡頭是“能被其他標準鏡頭擊敗的徠卡鏡頭”。在中檔光圈條件下,絕大多數其他廠家生產的鏡頭都是非常出色的,最大的差別就是在反差控制的設計上。在這一點上,Tri-Elmar鏡頭比尼康和佳能的標準鏡頭要做得更好,而且這也是可見的主要差別。
我個人並不喜歡康泰時G系列上的那個45毫米標準鏡頭,它看起來不像徠卡的鏡頭那麼簡潔,但它的色彩飽和和色調控制都非常好,在銳度方面的表現與徠卡的產品不相上下。
在35MM焦段上Tri-Elmar鏡頭仍具有很高的銳度,但與50MM焦段相比反差有所下降。徠卡的35mm ASPH Summicron鏡頭的表現雖然比它強,但兩者的差距是非常接近的。而且,它們兩個都遠遠地領先于尼康和佳能生產的同焦段定焦鏡頭。康泰時G系列的35MM鏡頭雖然在色彩表現上與它的45MM鏡頭相當,但在銳度表現上要差一些,顯然不像被誇獎得那麼好。
最後,在28MM焦段上Tri-Elmar鏡頭的表現也不輸於其他廠家的產品,雖然它的變形稍大一些,但其反差仍處於一個很高的水平。儘管不同廠家的鏡頭拍出來的照片各有其特點,但由於徠卡的Tri-Elmar鏡頭在這個焦段上可以很容易地進行精密調焦,而單反機在廣角焦段無論是手動聚焦還是自動聚焦都可能出現失誤,所以在這一點上徠卡還是有明顯優勢的。在這方面,無論是我自己的實踐,還是其他專業攝影師的經歷,都有不少例子可以予以證實。事實上,與那些傳說的神話相反,28MM焦距的徠卡鏡頭在大光圈下的景深並不如想像中的是無限的,並不足以掩蓋調焦上的誤差。
由於Tri-Elmar鏡頭的成像質量絕不輸於上述參加對比的其他定焦鏡頭,所以它的鏡身的小巧就成了該鏡頭真正的優勢所在:攜帶一個Tri-Elmar鏡頭,就等於擁有了三個不同焦距的高品質鏡頭,而其體積並以不比一個小型的單反機鏡頭大!而這款鏡頭在任何條件下都能保證調焦的精密度是我能順利完成拍攝任務的關鍵所在。
50mm Summilux鏡頭:
這是徠卡M系列的標準高速鏡頭。我必須承認我喜歡高速的標準鏡頭,我曾經因為想使用佳能的50mm 1.0 L和85mm 1.2 L兩款高速鏡頭而購買了佳能的EOS-1型照相機,這兩款鏡頭都有極其特殊的光學性能。但遺憾的是,這兩款鏡頭的USM馬達的自動聚焦速度都太慢了,很難用它們來進行快速抓拍。事實上,如果佳能的這兩款鏡頭的自動聚焦性能與其光學性能相當,或者是可以進行手動調焦的話,我可能就會一直使用。它們的光學性能極為出色,與徠卡玻璃不相上下。尼康和佳能的50mm f/1.4鏡頭都沒有什麼值得大書特書的價值,它們在大光圈下不是十分銳利,收縮光圈後的反差表現又不令人滿意。徠卡的50mm Summilux可以在任何光圈下輕易地擊敗尼康和佳能的同等競爭對手,但體積卻只有尼康和佳能的一半大小。在大光圈下的表現強於50mm Summilux M鏡頭的就是徠卡R系列的最新版50mm Summilux鏡頭,它使用了多達8片的鏡片,我想它一定是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設計的!我之所以也使用徠卡的單反機來完成一些拍攝任務,就是因為徠卡的單反鏡頭裏有50mm Summilux、80mm Summilux和180mm APO這三款出色的產品。
康泰時的單反機也有兩款不錯的50mm標準鏡頭,但它們同樣在大光圈下不夠銳利,在反差和細節描寫上也比不上徠卡的鏡頭。能夠算得上是徠卡標頭的真正對手的是康泰時G系的45mm鏡頭,它的表現與徠卡的表現各有千秋,但我要說G系列的標頭是非常非常出色的。
在“盡可能暗的”的光照條件下,我都是使用50mm Summilux M鏡頭來完成絕大多數拍攝任務的。它的抗眩光能力很強,反差極其出色。用它拍出的片子,銳度非常高,感覺就像是人眼之即時所見。而且,它的焦外成像效果也十分迷人。我認為,它和M6對我來說是一個相得益彰的圖像攝取系統。
90mm APO Summicron鏡頭:簡直是太銳利了!
我曾經擁有過四個不同版本的90mm Summicron鏡頭。第一個是在鏡身底部有一個三腳架插孔的那種;第二個是它的第二代產品;第三個是為徠卡R系列生產的版本;第四個就是目前的APO Summicron。徠卡的這款鏡頭,與其他廠家的同型產品,甚至與徠卡的其他鏡頭相比都要高出一個檔次。在大光圈下它的成像非常的銳利,在f/16時也保持得非常好。如果你一定打算要用這款鏡頭來拍攝肖像照,那麼你最好使用濾鏡,或者在低照度下拍攝,這樣被攝主體的呼吸和輕微的移動可以稍稍減弱成像的銳利程度,拍出來的肖像照片感覺也會好一些。我之所以一直保留著第一版那款鏡頭用來拍肖像照,就是因為上述原因。第一版的鏡頭在大光圈下的表現稍微柔一些,而且在背逆光的情況下有一點點的眩光。我曾經使用最新版的APO鏡頭,用Kodachrome 25和Fuji Velvia型膠片拍出的片子,在LightJet型印表機上放大到40X60英寸時,在銳度上與哈蘇相機及大多數4X5相機拍出的片子不相上下。
上述四款鏡頭在絕大多數時間裏都用在我的徠卡M6機身上。許多徠卡的發燒友一定會對我沒提到被廣泛認為是徠卡最好鏡頭之一的Asph 35mm f/2(f/1.4)鏡頭而感到疑惑。事實上,我有一個35MM ASPH鏡頭,使用起來也獲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但問題是我個人並不太喜歡35mm這個焦距。它確實是一個非常出色的鏡頭,但說句實話,除非50MM的焦距已經讓我背靠牆仍無法取景,否則我絕不會用35MM的鏡頭。我沒有購買新版的APO-Telyt 135mm鏡頭,但我曾經用過這款鏡頭。它是一款表現出色的鏡頭,但看來我不太適應在旁軸測距型照相機上使用這麼長焦距的鏡頭,在取景器內的視場框線實在太小了。一些具有多年徠卡相機使用經驗的攝影師告訴我,只有徠卡M3上的取景器才適用於135MM的鏡頭,但因為M3不能測光,而且不能使用新型的焦距短於50MM的徠卡鏡頭,所以我就放棄了選擇M3。
康泰時G2 對陣徠卡M6:
首先,使用G2似乎是一種被迫的選擇。G2採用了一個非常奇怪的小取景器,戴眼鏡的攝影師用起來會感覺很不舒服。G2的自動對焦系統並不是時時都能令人滿意的,它的對焦鎖定功能使用起來也很麻煩。與徠卡M6上功能明瞭的測光表相比,G2的平均測光表並不太讓人放心。G2的卷片和倒片雜訊都非常大,完全不適於在需要安靜的場合使用。
G2可供選擇的配套鏡頭比較少,而且沒有超過f/2的大光圈鏡頭。其中28mm和45mm鏡頭是極為出色的,其他鏡頭稍差一點。90mm鏡頭是一款非常優秀的產品,但使用它需要熟練的技巧才能避免失焦情況的發生。
G2的手動調焦功能是一項蹩腳的設計。許多攝影師在街頭抓拍時通常把焦距調在預設的距離上,以便隨時抓拍瞬間場景。而G2的手動調焦功能顯然不能適應這種拍攝要求。
最後還有一點要說的,就是我拿著G2一點“感覺”都沒有。當然這僅僅是我個人的感受。
徠卡M6機身和福倫達(Voightlander)鏡頭
我認為如果選擇了徠卡機身,而不選擇那些最好的徠卡鏡頭是十分愚蠢的。我曾經偶遇一些使用徠卡M6的攝影師,他們用福倫達的Heliar 15mm和Skopar 25mm鏡頭來頂替徠卡鏡頭在這兩個焦段的空白,並且看起來他們用得還是非常滿意的。在2000年12月份的一次年度報告拍攝任務中,我購買了一款福倫達的15mm鏡頭來使用,我得承認這款鏡頭確實不錯。至於其他的福倫達鏡頭,我要經過全面的測試以後才能決定是否購買。反正我認為徠卡的鏡頭遠遠超出其他鏡頭,而且其性價比也是很好的。
2009-01-15
收錄:將每一次都當成最後一次
文章來源:正向思考,就對了!
如果我們能預知今天是和另一半或孩子相處的最後一天,我們會用什麼心情和態度面對呢?
有一天我演講結束,有一個年輕人聽了我的成長故事,很羨慕我有不平凡的成長過程。她說她是一個平凡的人,家庭、父母和經歷都很平凡,連頭腦也很平凡,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能。她問我怎樣才可以讓生命更有意義,讓自己的未來更有不一樣的境遇?
我聽完了她的問題,心中有些不解。難道她期待自己是個殘障、是個白癡,有不幸的意外,然後才知道珍惜所有,好好為自己做最大努力嗎?
我告訴她要有不一樣的人生,其實很簡單,從現在開始,把每一件事都當成是生命中最後,而且最重要的一件事來做。回到家,是最後一次見到爸媽、刷這一生最後一次牙,考最後一次的試,把所遇到的每一個人都當成生命中最重要的貴人,帶著感恩恭敬的心,好好學習。珍惜從現在開始的每一分一秒,因為所遇到的一切,都將是唯一,而且是最後的一次!
她很疑惑。她想這樣她的人生就會有所改變,有所不同嗎?我非常堅定的告訴她,用這樣的態度所過的每一天,天天都會是充實而飽滿,每一個人及每一件事,都會有深入而不平凡的體驗,每一件事都會是生命的轉捩點,每一個人也都會是改變我們命運的貴人。我們之所以生活平淡,是因為我們認為每一天都是一樣的,每個人都差不多。事實上,我們所過的日子,沒有一天是相同的,我們每一次遇到的每一個人,都帶著不同而精采的生命經驗!
用心珍惜!因為我們輕輕放過的時間或浪費在電視、電玩的時間,將讓我們留下空白,而在未來毫無記憶和經驗!我鼓勵這位年輕朋友,勇於嘗試和實踐自己的理想,透過許許多的努力,未必給未來帶來有形的成果,但積極參與和努力的過程,一定會讓我們的生命鮮活而不平凡!一切的不平凡都不會是來自比較,而會來自生命的豐盛和滿足!
爸媽加油站:如果我們能預知今天是和另一半或孩子相處的最後一天,我們會用什麼心情和態度面對呢?也許我們還年輕,生離死別是遙遠的;但我每一次回老家探望已經快八十歲的媽媽,每一次見她,她就愈加蒼老和衰弱,我心中都有許多不忍。因為這次和她見面,我不知道下次回家,是否她仍能健在呢?
我知道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的過程,但我們有太多時間花在爭辯和煩惱生活的雜事,我們很少有心放在對彼此的關心。如果我們的相處就只有這一次,分別後再也沒有機會相遇,我們會如何來珍惜這段緣分呢?我們還會浪費時間再管孩子東西沒有歸位?另一半對我們講話的口氣不好?爸媽給我們添了許多麻煩嗎?
總有一天!總有那麼一次我們將告別一切。為什麼不珍惜這次、這一天呢?它有可能就是最後一次!
年輕GO!GO!:年輕的時候,我也常會有死掉算了的念頭!「人與其苟且的活著,還不如轟轟烈烈的讓生命付之一瞬間!」但當年紀愈來愈大,卻愈覺得活著,擁有健康真好!這世界上的每一天,每一個遭遇都是獨特和不平凡的!
我們都期待一夕致富、一夜成名或是一步登天,我們都想要跨過辛苦努力的過程,直接享受甜美的成果。但是要什麼就有什麼,想怎樣就能怎樣,我們就一定會快樂幸福嗎?那些大企業家或名星、權貴名媛,他們真的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了嗎?如果不是,那怎樣才可以讓我們的生命,真的享有美好和喜悅呢?我想應該沒有比珍惜此時此刻,用心的過每一分秒的建議來得適用;但如何才是珍惜和用心呢?
「把現在開始的每一次遭遇,都看成是我們生命的最後相遇!」一花一草,豔陽暴雨,都是最後一次經歷。請試試看用這種心情看世界,你一定會有很特別的感受和心得!
如果我們能預知今天是和另一半或孩子相處的最後一天,我們會用什麼心情和態度面對呢?
有一天我演講結束,有一個年輕人聽了我的成長故事,很羨慕我有不平凡的成長過程。她說她是一個平凡的人,家庭、父母和經歷都很平凡,連頭腦也很平凡,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能。她問我怎樣才可以讓生命更有意義,讓自己的未來更有不一樣的境遇?
我聽完了她的問題,心中有些不解。難道她期待自己是個殘障、是個白癡,有不幸的意外,然後才知道珍惜所有,好好為自己做最大努力嗎?
我告訴她要有不一樣的人生,其實很簡單,從現在開始,把每一件事都當成是生命中最後,而且最重要的一件事來做。回到家,是最後一次見到爸媽、刷這一生最後一次牙,考最後一次的試,把所遇到的每一個人都當成生命中最重要的貴人,帶著感恩恭敬的心,好好學習。珍惜從現在開始的每一分一秒,因為所遇到的一切,都將是唯一,而且是最後的一次!
她很疑惑。她想這樣她的人生就會有所改變,有所不同嗎?我非常堅定的告訴她,用這樣的態度所過的每一天,天天都會是充實而飽滿,每一個人及每一件事,都會有深入而不平凡的體驗,每一件事都會是生命的轉捩點,每一個人也都會是改變我們命運的貴人。我們之所以生活平淡,是因為我們認為每一天都是一樣的,每個人都差不多。事實上,我們所過的日子,沒有一天是相同的,我們每一次遇到的每一個人,都帶著不同而精采的生命經驗!
用心珍惜!因為我們輕輕放過的時間或浪費在電視、電玩的時間,將讓我們留下空白,而在未來毫無記憶和經驗!我鼓勵這位年輕朋友,勇於嘗試和實踐自己的理想,透過許許多的努力,未必給未來帶來有形的成果,但積極參與和努力的過程,一定會讓我們的生命鮮活而不平凡!一切的不平凡都不會是來自比較,而會來自生命的豐盛和滿足!
爸媽加油站:如果我們能預知今天是和另一半或孩子相處的最後一天,我們會用什麼心情和態度面對呢?也許我們還年輕,生離死別是遙遠的;但我每一次回老家探望已經快八十歲的媽媽,每一次見她,她就愈加蒼老和衰弱,我心中都有許多不忍。因為這次和她見面,我不知道下次回家,是否她仍能健在呢?
我知道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的過程,但我們有太多時間花在爭辯和煩惱生活的雜事,我們很少有心放在對彼此的關心。如果我們的相處就只有這一次,分別後再也沒有機會相遇,我們會如何來珍惜這段緣分呢?我們還會浪費時間再管孩子東西沒有歸位?另一半對我們講話的口氣不好?爸媽給我們添了許多麻煩嗎?
總有一天!總有那麼一次我們將告別一切。為什麼不珍惜這次、這一天呢?它有可能就是最後一次!
年輕GO!GO!:年輕的時候,我也常會有死掉算了的念頭!「人與其苟且的活著,還不如轟轟烈烈的讓生命付之一瞬間!」但當年紀愈來愈大,卻愈覺得活著,擁有健康真好!這世界上的每一天,每一個遭遇都是獨特和不平凡的!
我們都期待一夕致富、一夜成名或是一步登天,我們都想要跨過辛苦努力的過程,直接享受甜美的成果。但是要什麼就有什麼,想怎樣就能怎樣,我們就一定會快樂幸福嗎?那些大企業家或名星、權貴名媛,他們真的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了嗎?如果不是,那怎樣才可以讓我們的生命,真的享有美好和喜悅呢?我想應該沒有比珍惜此時此刻,用心的過每一分秒的建議來得適用;但如何才是珍惜和用心呢?
「把現在開始的每一次遭遇,都看成是我們生命的最後相遇!」一花一草,豔陽暴雨,都是最後一次經歷。請試試看用這種心情看世界,你一定會有很特別的感受和心得!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