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8-28

不需懂繁雜的產業 從菜籃裡找標的

沒買過股票的中年婦女,投資績效竟然能打敗許多華爾街投資專家?
其實只要用心觀察,你我也都能體驗股神選股的方式,
從生活中找到投資標的,抓到投資趨勢。



文.游子瑩

如果有人說,沒買過股票的中年婦女,她們的投資績效比股神巴菲特還要好,相信很多人一定會笑出聲來。就在今年7月13日,美國CNBC(國家廣播公司有線電視財經頻道)舉辦的虛擬股票操作競賽中,一名從來沒有買賣股票經驗的46歲餐廳女服務生瑪莉(Mary Sue Williams),跌破眾人眼鏡,奪下冠軍及百萬美元獎金。

瑪莉之所以能夠打敗許多來自長春藤名校的華爾街投資專家,因為她選股時只選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過的產品或服務的公司來投資,例如防鏽劑WD-40,因為瑪莉使用它後覺得效果很好,跟之前她用過的防鏽劑完全不同,於是她堅信這間公司的獲利一定很好,所以她選擇投資生產防鏽劑WD-40的公司,而這間公司每股高達33.6美金,過去10年股價只有上漲,沒有下跌。

股神也是這麼選股

這樣的故事,聽起來似乎太不真實?其實不然!執掌富達麥哲倫基金而聞名全球的美國投資專家彼得.林區(Peter Lynch)曾說過,最佳的投資對象往往是來自於日常生活。例如他看到太太到超市經常買某個品牌的褲襪,還告訴他這個褲襪很好穿、看到孩子們流行吃什麼食物或買那家的衣服,他就會去看看這家公司的業績如何。如果該公司經營穩定,而且一直呈現成長,他就會去買這家公司的股票。因為許多消費者都愛的產品,就一定會大賣;而生產產品的業者,不只能擁有高營收,更是投資人不能錯過的好標的。

所以,彼得.林區常到購物中心去找投資靈感,更因此找到如Wal-Mart(沃爾瑪,該檔股票在1986至1991年間,漲了50倍)、孩子們愛喝的飲料「Clearly」(1991年在加拿大上市,股價在1年從3美元漲到26.75美元,上漲9倍)等成長性高的標的。彼得.林區這種從生活中找投資的思維,不只讓專業投資人認同,更替業餘投資人找到一個降低面對投資資訊壓力的好方法。

不只是彼得.林區偏好從生活中找投資,世界第二富豪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也常採用這種「生活思維」來選擇投資標的,而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巴菲特買進可口可樂(Coca-Cola)及吉利刮鬍刀(Gillette)的股票。他投資這二家公司的關鍵因素也很簡單,巴菲特自己覺得可口可樂好喝,而且很多人也跟他一樣喜歡,所以他就買了可口可樂的股票;除了自己天天用吉利牌刮鬍刀之外,他發現同事之間也都很愛用,所以投資了吉利刮鬍刀的股票。

把大賣場當投資觀測站

由此可知,投資其實是很生活的,在食衣住行中,很多簡單的生活小細節,都可以找到投資標的、發現投資趨勢。曾任華南永昌投信專戶管理部的副總經理,現在在世新大學財金系任教,同時也是明道管理學院企管系系主任的梁彥平表示,投資就是要從生活中去觀察,像是近日她和朋友相約到飯店喝下午茶時,發現各大飯店幾乎是座無虛席。

這些一客600~700元的下午茶餐點可不便宜,它高朋滿座的原因並不是餐點特別好吃,而是這些客人都是股市投資人,在下午1點半,股市收盤後才相約一起吃東西,交流投資心得,聊聊「今天賺了多少,明天要再買些什麼股」。於是,當股市熱絡時,各大飯店就成為投資人「犒賞」自己的用餐地點,所以飯店不失為「股市熱絡概念股」。

和彼得.林區一樣,梁彥平也建議民眾到大賣場不要只買了家裡要用的生活用品後,就結帳離開,不妨四處走走看看,也能發現投資趨勢。例如電器區的產品架上,電視從「弧面→平面→液晶」的演變,就是一個很明確的趨勢。

因為架上的商品代表著未來的商品主流,多去逛一逛,不難發現液晶電視的價格早已從10幾萬元開始下滑,只要到跌到4萬元以下,讓一般民眾買得下手,表示產品將要普及化,相關類股將會起漲;又像是2009年台灣電視要全面數位化,但因為電視產品的壽命長,大家不可能隨著法令變更,馬上就買一台數位電視,因此轉換訊號的機上盒,就會大賣。

看得到、感覺得到的標的

梁彥平說,這些都是民眾在生活中可以「立即看得到、感覺得到」的,只要把這些蛛絲馬跡,像小朋友玩連連看遊戲一樣連起來,就能找到投資標的。而找到投資的產業後,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投資龍頭股。就像是油價上漲時,投資人知道台塑四寶會很吃香、在原物料價格持續攀高時,可以買進中鋼、股市熱絡及暑假期間,晶華、國賓等上市飯店及觀光業者,也是不錯選擇。

而除了在大賣場進行「投資觀察」外,因為每個人的生活型態和需求不同,不論工作或休閒,也都可以發掘出不同的投資標的,像是先鋒投顧董事長林寶珠就利用自己對國際經濟觀察的專長,打敗總經理級的房地產專家。

林寶珠笑稱自己對房地產是完全不懂,2004年,當她想要買個接近公司的房子住時,就跑去問從事房地產多年的總字輩好友,看看目前是不是好的買點。那位朋友告訴她,因為政府土地增值稅減半的緣故,建商們要出清餘屋,使得房市一度翻升,房價也相對較高,希望她能晚一點再買房子。但是,她看到國際原物料一直上漲,水泥和鋼筋的成本都比前幾年漲了1倍,例如以前蓋1坪房子的水泥成本只要8千元,現在則需要1.6萬元才行,不禁納悶,如果再晚一點買,真的是好的買點嗎?

後來,她決定把專家的意見放一旁,在安和路上循著出租的紅字條,找尋可能出售的房子。在2004年6月,她以1坪20萬元的價位買下住於安和路二路的房子,如今3年過去,這間房子的市價每坪高達52萬元,她很慶幸當時沒有「聽專家的話」,單純著眼於國內房市情況,而忽略了國際原物料行情,不然只怕得多花上好幾百萬。

相信自己 專家不一定都對

林寶珠說,專家不一定永遠都會對,如果自己觀察到正確的投資趨勢,就未必事事都得聽專家的。而這種著眼於自己對生活的觀察,進而找到好的投資標的的,還有荷蘭銀行消費金融台灣區總經理石青玉。

石青玉不愛聽「老師」的建議,更不愛看研究報告,但她在夫唱婦隨的愛上自行車活動後,看著全球湧起自行車休閒風,便決定投資自行車製造商──巨大(捷安特)及美利達,享受寓投資於休閒的樂趣。近來,法國巴黎推出騎電動自行車的活動,因為油價上漲之故,使得活動大受歡迎,讓巴黎市政府不得不追加電動自行車的數量,而看到這則新聞的石青玉,對於自己的投資眼光更加自信。

此外,當了近5年月光族的愛普生(Epson)品牌暨信賴經營室副主任鍾翕如,從月光族的生活驚醒後,想好好管理自己的金錢,以投資取代消費,卻因文科背景而一時找不到投資方向時,卻突然發現自己近幾年的工作和環保法規息息相關,而在全球都籠罩在一股環保風時,原來「好的投資趨勢」早就在自己手上,便投資起綠能基金。

從廣告、暢銷書找出場時點

林寶珠和梁彥平都認為,找投資標的並不難,最難的是何時下車。了解股市的投資人,自然可以從技術面、籌碼面和本益比去找出場時點,那不會看技術分析的人,該怎麼辦呢?梁彥平笑說,出場時點也能從生活中的觀察到。

例如,當你發現房地產的廣告愈來愈多時,佔據了報紙二個版面、塞滿了信箱,或者是走在路上,收到工讀生發送的房地產DM數量很多時,這就表示房地產有過熱的現象,因為景氣最好的時候,建商就一直推案,這時,往往都已是波段高點;而各大書店的暢銷書排行榜,也常透露出不少玄機。

像是教民眾如何挑好宅、如何前進股市及各種技術分析的書,佔據榜上很久時,就是房地產、股市都開始過熱,所以定期逛逛書店,看看暢銷書排行榜,不但可以了解現在流行些什麼,也可以知道過熱後的盤整期是否即將到來。

還有,很多生活新聞也藏著有趣的觀察,比如說新聞報導最近國內旅遊景點的人潮眾多,大家都愛在國內旅遊,這就表示航空業的營收表現將下滑;今夏颱風可能是歷年來最多的一年,就表示超商業者、量販及食品業者,今夏的營收可能比過去更好。

當然,只要用心觀察,從生活中找到投資標的及投資趨勢,你我都能體驗彼得.林區選股的方式,不過要是想抱股做中長線的投資,並賺得高報酬的話,還是得花點心思看看相關資訊才行(如研究報告);但如果嫌看報告麻煩,那麼,除了跟對趨勢外,至少得看公司過去5年的配股配息情況,穩穩地賺股子股孫也行。

2007-08-27

全方位理財規畫照過來!

李博誠 (台灣RFC認證財務顧問師 )

一般人靠工作來賺取酬勞,我們稱之為工作收入或薪資收入,就是以人賺錢。但人體力有限、時間有限,總要退休,而退休又代表收入中斷,支出不斷,只能依賴老本來生活,但人類壽命延長,因此只能過著省吃儉用的退休生活。
有老本還好,那沒有退休金的人,如果又正值小孩在接受高等教育,又該那麼辦?所以聰明的你必須靠理財來賺錢,一般我們稱之為理財收入。有人說 :「會賺錢不如會理財;另外又說今日你不理財,明日財不理你,可見理財的重要。」



全方位理財時代來臨

除了「理財」之外,有錢的人要「理稅」、沒錢的人要「理債」,另外每個人都要確實「理險」,並且學習「理資」。所謂全方位理財,就是同時兼顧理財、理稅、理債、理險、理資,根據各種不同需求量身訂做,進而達成個人各項理財目標,例如子女教育金、購車、購屋、退休、資產移轉理財目標。

而全方位財務顧問如同是客戶的財務的家庭醫師,任務就是要能站在客戶的立場,協助客戶進行財務需求分析,進而瞭解客戶的財務資源、收支及資產狀況、保障與需求、規劃出客戶的理財目標,提出綜合評估與建議,並督促客戶採取行動,實現理財目標。

專業的財理顧問必須有能力能夠整合家庭的收支表及資產負債表、做出各項比率分析,如支出比率、自由儲蓄率、理財成就率、財務自由度、負債比率分析;再結合保單健診,彙整家庭壽險保障需求表;並考量投資的資產配置與理財目標,為客戶做出中肯的評估及建議,做出規劃前與規劃後的全生涯理財規劃表,並做定期調整追蹤。

當中如果客戶是企業主,另應顧及營利事業所得稅及兩稅合一規劃,若比較高專業的財稅問題更要與律師及會計師搭配進行。

規劃『五理』成為全方位理財達人

前面敘述全方位理財內容,包括「理財」、「理稅」、「理債」、「理險」、「理資」,以下簡單說明:

一、 理財:理財目標包括子女教育金、購車、購屋、退休、及資產移轉理財目標,然而一般人的理財大都「收入-支出=儲蓄」,例如家庭總收入為平均每月10萬,減掉家庭平均支出假設6萬,剩下每月4萬,先存在銀行或郵局的活期儲蓄存款,以因應臨時急用,10萬-6萬=4萬,每月存4萬×12月=48萬,寒暑假或過年期間出國一趟,20萬,剩下28萬去做定存,但真正每月能存4萬,並且持續每個月的少之又少,有些人會把每月存下的錢去跟會,或標會起來放定存。

建議調整如下:

A.「收入-儲蓄=支出」,移項先存再花,先儲蓄再支出,而且是有計劃的儲蓄,為了達成上述的理財目標。

B.不該存在銀行的活儲或定存,銀行的活儲或定存無法幫你創造財富的,應保留三個月家庭緊急預備金即可。

C.不該跟會,因為跟會風險太高且中間標會利率成本亦高達10%上下,不是一個現代理財的好工具。更不該付出10%成本標起來存在2%的銀行定存,損失8%。

D.可用定期定額的方式,以基金長期投資來達成理財目標。

二、 理稅:理稅內容包括綜合所得稅、贈與稅、遺產稅、地價稅、房屋稅、契稅、土地增值稅。

納稅是國民應盡的義務,若要刻意避稅,甚至非法逃稅,顯然違背了個人理財規劃的宗旨。但是如在政府合法的規定之內,以適當且合法的稅務規劃工具來減少應納稅額或預留稅源,則是財稅規劃的重點。

一般國稅局查核的重點如下:

A.所得稅:
1). 兩稅合一後,高獲利企業之投資者

2). 執行業務者(醫師、演藝人員)

3). 高租賃所得、高股利、高利息所得

4). 大陸投資多年盈餘未匯回者

5). 雙重國籍海外鉅額資金結匯

B.贈與稅:
1). 公司欲公開發行上市(櫃)者

2). 土地欲出售、或領取徵收補償地款者

3). 家族企業股票淨值高,欲移轉股權者

4). 年輕突然擁有鉅資或年長財產遽減

5). 將鉅額資金匯至第三國控股公司

C.遺產稅:
1). 土地資產多,可興建或重劃中者

2). 農業用地未來有開發可能性

3). 被投資公司己上市上櫃,股票反應市值者

4). 未及早規劃,生前末及時移轉財產者

5). 以個人名義赴大陸投資應列入遺應申報者

建議調整如下:

A.不應刻意避稅,甚至非法逃稅。

B.應及早找專業人士規劃合法節稅。

三、 理債:理債內容包括現金卡、信用卡、循環利息、小額信用貸款、信用貸款、汽車貸款、房屋貸款、私人借貸、地下錢莊。

愛因斯坦講過複利的力量大於原子彈,那麼「負」複利的力量將大過核子彈,處理不當可能造成永無法翻身的機會。一般負債情況大都「支出-收入=(-)儲蓄」,而(-)儲蓄就是負債,而負債一直複利下去剛開始還沒感覺,時間一拉長,將拖垮財務。因此負債管理甚為重要。

建議調整如下:

A.貸款利率的原則是:以低利償高利,爭取時間。貸款期間越長,利率越低;期間越短,利率越高。另外有抵押擔保的利率較低,無抵押擔保的利率較高。

B.在財務規劃中,貸款策咯應該是盡量將短期的信用貸款或汽車貸款轉換成為長期且利率較低的房屋貸款,如此可以減少貸款的利息支出。

C.目前有許多金融機構基於消費者的理財需要推出理財型或抵利型房貸,主要的目的就是使客戶可以活用不動產,只要客戶事先以不動產設定最高的抵押金額,在沒有動用時,並不會有任何費用,當碰到好的投資機會,或是不時之需就可以運用,不過一般理財型或抵利型房貸利率會較高一些,另外保險公司也有抵出低利房貸,比銀行稍低一些。

D.另外有稅的客戶可以運用附有負擔的贈與,由小孩負擔房貸貸款,以加速資產移轉。

四、理險:人身風險、財產風險、政治風險、經濟風險、利率風險、通膨風險、系統風險。

家庭風險是所有一切的基礎,一般人都會表示我己買保險了,但買的對不對、夠不夠、甚至買了什麼?自己並不知道。只知道買了。另外政治、經濟風險中,隱含單一貨幣風險。當利率從10%、8%一路降到2%、1%時,你有沒有工具可以幫你「鎖住利率」?

而當通膨平均每年3%、國家經濟成長率平均4%時,你個人的財富成長率有沒有至少每年平均成長7%以上?如果沒有成長7%,那就要好好思考了。

建議調整如下:

A.做全家人的「保單健診」,並彙整出「家庭壽險保障需求表」。

B.部份資產以強貨外幣持有。

C.要有鎖住利率的工具,使自己的財富進可攻退可守。

D.要有低風險且平均報酬存7%以上的工具。

五、理資:理資包括「投資」及「資產配置」。

談到投資就一定要有風險概念,高報酬一定會伴隨高風險;然而高風險不一定會有高報酬。在投資與風險矩陣中,假如我們劃分成直軸為高報酬、低報酬;而橫軸為高風險、低風險。你第一個優先選擇會是那一個呢?當然是選擇低風險高報酬!

四大觀念成為理財高手

除了理財、理稅、理債、理險、理資外,有幾個重要觀念說明如下:

A.先存再花:在我們一生的過程中,0〜25歲階段,前25年還沒完全獨立,因此都在花父母親的錢。

60〜85歲退休後,收入中斷支出不斷,只有26〜60歲中35年可以累積財富,前半段面臨的是工作仍不甚穩定且收入不高、結婚子女出生褓母費支出及學前教育、購車、購屋,還可以省得下錢嗎?

後半段面臨的是子女準備上高等教育,公司外移或中年失業、父母親年邁之醫療費用或孝養金,那自己的退休金準備呢?可以省得下錢嗎?因此要養成「先存再花」的習慣。

B.金錢的時間及機會成本:金錢是有時間價值的,昨日的一元比今日的一元有價值,今日的一元比明日的一元有價值,因為期間有複利的效果,但金錢亦具備機會成本,同一筆存在銀行定存帳戶,就無法用來投資,這就是機會成本。

另外金錢還必須面臨通貨膨漲的侵蝕,而使得購買力逐步降低。假設我們把錢存放於銀行定存,而銀行的定存利率為3%,而假設每年的通貨膨漲也是3%,這代表在這一年中間。我們的財富並沒有成長,如果我們再來比較國家經濟成長率,假設國家經濟成長成長4%,那麼我們個人的財務成長率加上通膨3%,應該至少要多少呢百分比呢?這也正是為什麼需要投資的原因,因為投資雖然有風險,但不投資更有風險,只要以長期且穩健的方式投資,通常報酬率大約在8%~12%以上。

C.沒錢的人更應該理財:個人理財規劃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觀念與做法,它適用於所有的客戶,不論年齡、性別、職業、現有的財務能力、己婚未婚都需要做好財務規劃,它不僅是一種知識或觀念,更是我們現代人的責任。

沒錢的人又不理財,他註定一輩子沒錢;沒錢的人如果懂得學習理財,沒錢只是階段性而已,他終將變為有錢,至少他會懂得什麼叫收支平衡、什麼叫自由儲蓄。

D.七二法則:所謂七二法則的意思是指在複利的效應下,我們投入的資金在所選擇的投資理財工具投資報酬率上,要多少年才能增長一倍?例如我們有100萬投資在銀約定存2%的投資理財工具,要72除以2=36年,100萬才能增長成200萬。

假使這100萬投資在共同基金12%的投資理財工具,只要72除以12=6年,你的100萬就能增長成200萬,再6年400萬,6年800萬,6年1600萬,6年3200萬,再6年6400萬,一樣經過36年,你要200萬還是要6400萬?

一個決策改變了二個家庭截然不同的命運。

舉個例子說明:

1)、 在一八九六年諾貝爾獎成立時,資產規模有980萬美元,初期是以傳統的銀行定存的方式處理獎金,57年後,也就是在一九五三年時面臨重大的困境,資產只剩下330萬美元(總資產減少65%)還在下降中。

2)、 如果你是諾貝爾獎金委員會主席,你要如何克服這困境?繼續存在銀行,讓330萬領完,從此諾貝爾獎消失於人間?或者是將獎金減半,少花一些,可以多頒幾年呢?

3)、 為了因應這項危機,諾貝爾獎金委員會改變了組織章程,嘗試以股票型基金來做理財規劃,經過47年後,也就是到了2000年時,你猜變成了多少?

4)、 竟然變成了8億美元,這完全是因為諾貝爾獎金委員會睿智的抉擇,選擇以海外基金穩定獲利的方式,時間乘上複利的效果使獎金的資產總值增長了242倍。

5)、 你知道這47年每年平均報酬率多少嗎?14.5%

所謂「財務規劃」就是規劃我們現有及未來的財務資源,使其能滿足人生不同階段的需求以達成預定的理財目標,使我們能夠財務獨立自主。

我們必須把理財、理稅、理債、理險、理資與人生不同階段整合如探索期15-24歲,建立期25-34歲,穩定期35-44歲,維持期45-54歲,高原期55-64歲,退休期65歲以後,再結合客戶的理財價值觀如螞蟻族(先犧牲後享受) ,蟋蟀族(先享受後犧牲),蝸牛族(背殼不嫌苦),慈烏族(一切為兒女著想),投資部份當然還要考量客戶對投資風險的忍受程度,才能整合做出最適切的投資風險及理財工具的建議。

因此財務規劃是靈活的、因人而異的、量身訂做的。而不是賣一個商品,如賣一份保單,賣一支基金來做全方位理財規劃。

在金控整合過程中,我們如何具備競爭優勢,如何轉型使自己成為全方位理財顧問,具備理財、理稅、理債、理險、理資能力與不同金融理財工具及專業知識,對未來甚為重要。而IARFC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協會就提供了一個專業學習的平台,讓我們順利轉型並提昇競爭力,使我們自己成為全方位理財顧問,幫助自己、幫助客戶做好全方位理財規劃。
【2007-08-26/經濟日報/C7版/金融廣場】

獨家專訪--3年前大膽預言應驗,李柏再度示警

2015年油價衝上200美元,我們將面對非常大的通膨
(採訪整理)王茜穎、蕭勝鴻

二○○四年,當華爾街預測油價將再次回跌到三十美元時,只有李柏成功預測油價將站上高峰,當時他被認為是個狂人,但沒想到他預言的六個月內,油價從三十五美元爬到五十美元。而且自此油價雖有起伏,但走高的趨勢一直沒有改變。

三年後,他再次大膽提出警訊:當能源需求,隨著中國、印度等開發中國家的快速成長,但能源提升效率只有開發中國家成長率的一半,社會仍缺乏危機意識,二○一○年到二○二○年的十年內,油價將破一百美元,甚至接著一路攀上兩百美元,而且那可能還不是終點!



《商業周刊》獨家專訪李柏,他說:「我希望我假設和預測的一切完全錯誤,要是真的這樣,包括我在內,每一個人都會好過多了,問題是,所有證據都指向我說對了。」以下是李柏專訪的精彩紀要。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為何你敢如此大膽推論油價上漲到兩百美元?你怎麼看未來油價的走勢?

李柏答(以下簡稱答):如果油價今年年底突破七十到七十五美元,我想我不會太意外,我預估二○○八年將突破九十到九十五美元,後年將突破一百美元。二○一二年到二○一五年,我想可能就會突破兩百美元,畢竟油價從一九九九年以來就上漲了七倍,我認為我預估的這個速度一點都不驚人。 基本上我認為大致是下個十年的中期,油價將會攀升到一桶兩百美元,可能是二○一三年、二○一四年,或是二○一五年。 一九七○年代油價十年漲二十倍 現在狀況更嚴重、更緊急

問:大膽預測二○一五年會油價上漲到兩百美元,你的依據是什麼?

答:我的預測基礎是觀察油價在上一波走勢中的波動,也就是一九七○年代那一波上漲。一九七○年代初期,每桶油價才兩美元(編按:書中為一‧三五美元),最後在一九八○年代初,來到每桶四十美元(編按:書中為三十五美元),油價從底部上漲到高點,一共漲了二十倍。我把油價乘以二十倍,換算出兩百美元(編按:李柏書中以一九九八年原油價格近十美元的低點,乘上二十六倍,算出二百六十美元,兩百美元是會讓人們感受到痛的點)。

我會這麼估計有幾個原因,我認為現在比起一九七○年代,狀況更嚴重,也更緊急。因為在一九七○年代時,我們面對的主要是一個政治危機,但今天我們面對的是經濟危機,需求成長的速度比我們增產的速度還快,而且,我認為現在石油增產的能力,再也沒辦法像一九七○年代那樣龐大了。

我問自己,現在的世界經濟可以容忍油價大漲,並且正常運作嗎?如果油價上漲二十倍,我們還能像一九七○年代那樣控制通貨膨脹嗎?我認為目前情況是完全不同於一九七○年代的,而且我認為情況只會越來越糟。

我觀察到開發中國家發展非常快,在世界經濟上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如果這些開發中國家持續發展,他們對石油的需求也會持續增加,不管價格會多高。已經沒有任何東西可以讓發展的腳步慢下來。

高油價不該只怪中國 全球有二十億人還沒開始消耗石油

問:中國大陸是成長很快的經濟體,你怎麼看中國與石油供需的關係?

答:我認為中國會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雖然目前他們的人均消費還遠低於美國,但你可以觀察到這些開發中國家,像是中國、印度、俄羅斯,他們必須馬不停蹄的成長,才能確保經濟不至崩盤。對他們來說,成長是一種必需品,而不是一種奢侈品!

對美國來說,他們每年經濟成長只有一%、三%,並不會對她的政權穩定有太大影響,但是在這些開發中國家,如果經濟成長慢下來,就可能會造成政治波動,換做在中國,經濟成長如果只剩下二%、三%,那可是會鬧革命的呀!

我想中國會有很大的影響力,因為她的成長不能慢,她對能源的需求在急遽增加。我認為中國的能源需求,起碼需要達到她成長率的一半以上,若中國經濟未來還是以每年八%,甚至一○%的速度成長,我預估她一年對能源需求的成長幅度大約是四%。

但事實上,能源效能增加的速度一直都比成長率低,跟過去五十年來的速度沒差多少。

問:有人認為是因為中國對原物料的需求量太大,才會導致油價上漲,你認為呢?

答:中國不是唯一該怪罪的,這是一個全球的情況,若只怪中國就大錯特錯了。事實上,中東那邊對石油的需求成長速度,幾乎已經和中國非常接近了。

他們也要發展,而且需要用十倍的能源來發展能源。像在奈及利亞,有七千萬人口,每人每天收入是一美元,這些人目前還沒消耗什麼石油資源,假如他們提升到一般發展中國家的程度,一天就要多增產一百萬桶。那還只是一個國家,根據世界銀行(IBRD)統計,全球還有二十億人口,每天只賺兩美元,這些人都還沒開始消耗石油呢!

中國之外,再加上其他開發中國家,我認為這麼龐大的能源需求,會壓垮全球的能源供應商的供給量,這將導致油價持續上漲,連帶引發更大的通膨。

人民幣升值、工資上揚 世界工廠將「出口」通膨到全球

此外,過去中國的廉價勞力供應全球非常廉價的產品,這是一個平衡油價上漲衝擊的關鍵,使得物價漲幅不大,同時中國的貨幣價值也被低估。但現在這些因素都慢慢不見了!人民幣開始升值,工資上揚,產品售價增加,再加上油價上漲,我預測,中國很可能會透過大幅的貨幣升值來抑制通膨和攀高的能源成本,這等於是把通膨「出口」到全球各地去,這將導致未來五年,通膨會比我們想像的還要高,絕對高於一九七○年代的漲幅!

我們可以看到,現在中國通膨大約在三%,美國也是接近三%,我認為未來兩、三年全球各國的通膨將會爬到五%至六%。 官員不該活在過去 油價、食物漲價不再是暫時情況

問:為什麼沒人注意這個危機要來了呢?

答:這是因為人類心理的關係,一般人、消費者跟投資人都可以緩慢適應這些改變。一九九九年以來,能源價格躍升了七倍,但因為它是緩慢發生的,以至於大家都比較容易適應,就像溫水煮青蛙,你緩慢加熱,牠會慢慢被煮熟而不自覺,但是一旦你大幅加熱,牠就會受不了跳出來,這跟油價、原物料的道理都是一樣的!

因為漲幅很溫和,人們就能緩慢適應,但這並無法改變事實。同樣的漲幅,若集中在某一天,大漲一○%至二○%,例如,沙烏地阿拉伯一下子把油價升高到每桶一百五十美元,這種一夜之間的劇烈改變,才會讓全世界真正覺醒。等到出現經濟衰退等現象,中國、美國、日本這些國家,才會想到要大力投資替代能源,而且起碼是一兆美元以上的投資,才足以支持這個世界的替代能源基礎建設。

問:大家不相信油價會到這麼高的原因是什麼?

答:美國聯準會在計算通膨時,居然把石油跟食物的漲幅排除在外!算都不算!因為他們都認為食物和油價的上漲只是暫時的,不會是長期的,所以我們根本不計入通膨的計算。

為什麼他們會這樣想?只能說他們還活在過去!因為大家都習慣了過去就是這個樣子,因為在一九七○、八○、九○年代,油價攀升的原因是因為戰爭、政治因素;食物也是一樣,因為天災而漲價,過後價格又會回穩。

但時代已經不一樣了,油價、食物價格上漲,已經不再是暫時的情況了,五、六年前華爾街也沒有券商相信油價會往上漲,也沒人相信油價會到每桶一百二十美元,一個人都沒有。你該怎麼說呢?油價現在都已經從十幾塊漲到七十多塊了!

問:目前替代能源的發展呢?

答:打從我寫了這本書後,他們在替代能源上做了什麼嗎?什麼都沒有!(Nothing!強調語氣)美國卻想要靠乙醇來解決問題。我認為乙醇根本是個笑話!根本是個屁!乙醇很耗水,它的生產過程要耗掉比產出更多能源,同時也很髒,但這竟是我們想用來解決危機的武器!(越講越激動)

替代能源目前進度太慢 我們應該更積極投資與開發新能源 我現在的看法,比我當初寫書的時候還要更悲觀,因為替代性能源沒有太多進展。我是還沒放棄替代性能源有可能解決問題的想法,但看到這個國家居然想要靠發展乙醇要來解決這麼大的危機,我實在樂觀不起來。

我們是在一個緊急的情況,油價會往高價走,將爬到兩百美元,我們要面對的是非常非常高的大通膨,提醒大家如果沒有作為,可能會面對非常嚴重的後果。

問:如果不是乙醇,那你認為目前比較有希望的替代能源是哪些?

答:風力,現在是個很經濟的發電方式。在我的想像裡,未來的世界如果要降低對石油的依賴,勢必要有大型的風力發電,包括所有的汽車都是靠風力生產的電力在移動。這絕對是可能的,但要能走到那一步,這個世界必須先意識到,我們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但我們現在並沒有充分意識到這一點。風力這一塊得到的資源,相較於乙醇是這麼的不成比例!因為現在大家都不相信我們處在一個能源危機中,才沒有人真的積極投資和開發新能源。